理学 >>> 生物学 >>> 生物数学 生物物理学 生物化学 细胞生物学 生理学 发育生物学 遗传学 放射生物学 分子生物学 生物进化论 生态学 神经生物学 植物学 昆虫学 动物学 微生物学 水生生物学 病毒学 人类学 生物工程 生物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31-45 共查到生物学 水稻相关记录610条 . 查询时间(0.128 秒)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葛颂研究组基于1578份水稻和野生稻样本的重测序数据,采用一种新的分析策略探讨了水稻的起源/驯化历史,即在全基因组水平上通过分析驯化基因的起源来推断水稻的野生祖先和起源地点。该研究首先厘清了水稻和野生稻的群体遗传结构和群体动态历史,明确水稻包括6个品种群(印度籼稻,澳大利亚粳稻,日本萝卜,芳香型,温带粳稻和热带日本花)以及两种野生稻存在4个遗传组分(Ruf1, Ruf2, Ni...
亚洲稻又称水稻(Oryza sativa L.),包括粳稻(Japonica)和籼稻(Indica)两个亚种,不仅是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理论研究中日益受到重视的模式生物。尽管迄今针对水稻开展了大量研究,但关于水稻起源/驯化的历史已争论了半个多世纪,存在各种推论和观点。目前存在两种主流假说:一次起源(single-origin)和多次起源(multiple-origin)假说,前者推测水稻单次...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其合成由编码基因的mRNA含量与翻译效率共同决定。翻译调控可在不改变mRNA含量的情况下,快速可逆地调控蛋白合成,有助于生物在感知内外源信号后,迅速做出应变行为。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其合成由编码基因的mRNA含量与翻译效率共同决定。翻译调控可在不改变mRNA含量的情况下,快速可逆地调控蛋白合成,有助于生物在感知内外源信号后,迅速做出应变行为。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其合成由编码基因的mRNA含量与翻译效率共同决定。翻译调控可在不改变mRNA含量的情况下,快速可逆地调控蛋白合成,有助于生物在感知内外源信号后,迅速做出应变行为。
2023年7月24日,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何祖华研究组联合云南大学生命科学中心刘军钟研究组、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曹晓风研究组,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题为The OsSGS3-tasiRNA-OsARF3 module orchestrates abiotic-biotic stress response trade-off...
2023年7月27日,《自然—遗传学》杂志在线发表了华中农业大学教授邢永忠课题组(水稻产量生物学实验室)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挖掘到一个水稻的重要增产基因GY3,该基因通过调控细胞分裂素的合成,可显著增加水稻每穗粒数,将小区产量提高7%~15%,为水稻高产育种提供了重要的基因资源。
近日,华南农业大学群体微生物研究中心崔紫宁团队报道了一种新型的水稻白叶枯病菌III型分泌系统的小分子抑制剂,并通过和群体淬灭菌联用增强了对水稻白叶枯病的防治效果。相关研究论文发表于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2023年7月24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何祖华研究组联合云南大学生命科学中心刘军钟研究组与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曹晓风研究组合作完成的题为“The OsSGS3-tasiRNA-OsARF3 module orchestrates abiotic-biotic stress response trade-...
2023年7月26日,万建民院士领衔,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和南京农业大学的科研团队合作,系统鉴定了引起籼稻和粳稻杂种花粉不育的位点,并对其中一个最主效的位点进行了基因克隆和遗传、分子机制的深入解析,解开了水稻生殖隔离之谜,同时揭示了基因的演化规律以及其在不同水稻种质资源之间的分布。该研究为利用亚种间杂种优势培育高产品种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撑。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细胞(Cell)》期刊。
2023年7月26日,由万建民院士领衔的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和南京农业大学的科研团队经过13年的合作研究,系统鉴定了引起籼稻和粳稻杂种不育的位点,并对其中一个最主效的位点进行了基因克隆和遗传、分子机制的深入解析,该位点由紧密连锁的两个基因组成,其遗传效应遵循天然的基因驱动模式。该研究从分子层面阐明了水稻杂种不育的机理,解开了水稻生殖隔离之谜,同时揭示了基因的演化规律以及其在不同水稻种质资源...
2023年7月24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何祖华研究组联合云南大学生命科学中心刘军钟研究组与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曹晓风研究组合作完成的题为“The OsSGS3-tasiRNA-OsARF3 module orchestrates abiotic-biotic stress response trade-...
近日,上海海洋大学教授林田团队针对新污染物氯化石蜡在稻田生态系统全生育期环境行为与摄食健康风险关系研究获突破性进展,相关成果已发表于《国际环境》。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作物精准育种技术创新团队成功开发了一种高效、编辑范围更广的胞嘧啶和腺嘌呤双碱基编辑融合系统,利用该系统对水稻内源基因编码区进行改造,获得了高抗草甘膦的水稻新型基因资源。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植物学报(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组蛋白乙酰化作为蛋白质翻译后修饰,主要由组蛋白乙酰转移酶(Histone acetyltransferase, HAT)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 HDAC)动态调控,并且受生物细胞中乙酰CoA代谢水平的影响。乙酰CoA作为一种反映细胞能量状态的重要中间代谢产物,主要是由糖酵解途径中的柠檬酸裂解酶(ATP citrate lyase, ACL)裂解柠檬酸产生。近期...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