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生物数学 生物物理学 生物化学 细胞生物学 生理学 发育生物学 遗传学 放射生物学 分子生物学 生物进化论 生态学 神经生物学 植物学 昆虫学 动物学 微生物学 水生生物学 病毒学 人类学 生物工程 生物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生物学 现代相关记录432条 . 查询时间(0.562 秒)
“何以为人”——如何定义人类自身及理解人之为人的独特性,是复杂而艰巨的问题。遗传学的兴起和发展为我们从生物学角度理解现代人的由来和独特性提供了新视角——20多年前,第一例人类基因组的测序观察到现代人与黑猩猩的基因差异和分歧时间;“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揭开现代人广泛的基因多样性;早期现代人和灭绝古人类基因组的发现更是为探索过去人类迁徙和演化的路径带来新的证据和见解。这些突破性工作使我们比以往任何时...
“何以为人”——如何定义我们人类自身及理解人之为人的独特性,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问题。遗传学的兴起和发展为人类从生物学角度理解现代人的由来和独特性提供了新的视角。
2024年2月19日,江苏师范大学伍少远教授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周忠和院士、美国哈佛大学的Scott Edwards院士以及美国佐治亚大学的刘亮教授等中美科学家联手,开展了一项深入研究。他们应用基因组和化石数据对现代鸟类的起源进行追溯,获得了颠覆性发现:现代鸟类的起源实际可以追溯到恐龙时代,这一发现挑战了我们的传统认知。传统理论一直将现代鸟类的进化历史与大约6600万年前的恐...
早期现代人(晚期智人)扩散有一些重要的文化表征,比如欧亚大陆西侧以勒瓦娄哇和石叶技术为代表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初段(IUP)石器工业,以及远距离的资源流通、颜料的使用、个人装饰品的发展等。但长期以来,这些考古学证据多发现于非洲和欧亚大陆西侧,几乎从未在东亚核心地区出现过,这也被视为东亚地区“现代性”文化发展迟滞的表现。
种间繁殖造就现代猞猁多样性     繁殖  猞猁  多样性       2024/1/29
西班牙科学家研究发现,古代伊比利亚猞猁的遗传多样性比现代猞猁要低,其背后原因是欧亚和伊比利亚猞猁的基因混合促进了现代伊比利亚猞猁的遗传多样性,虽然该种群规模近来有所下降。相关研究2024年1月16日发表于《自然—生态与演化》。
2023年11月24日,福建师范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碳中和现代产业学院邀请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褚娜博士为师生作题为《电化学微生物耦合固碳合成高值产物的方法及机制研究》的学术讲座。满瀚阳副教授主持,学院师生参加了讲座。
从中西比较的视域看,西方现代化进程开启于对自然的误置,自然被剥离了神圣性和内在完满性成为理性之人的控制之物,而后它被置入资本逻辑的社会架构中成为资本增殖的附属。“控制自然”成为整个西方现代化的基本规划和理论支撑,其结果导致了人与自然关系的断裂,引发了生态危机。中国式现代化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它实现了对自然的时代性、历史性重置,要求“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它主张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中...
2023年10月8日-10月10日,由中国生态学学会、山西农业大学、现代生态学讲座系列组织与学术委员会主办,山西农业大学草业学院、山西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山西农业大学林学院、山西省牧草产业技术体系、山西省生态学会承办的“第十二届现代生态学讲座暨林草与环境学科研究生学术论坛”在山西农业大学太谷校区隆重开幕。
2023年3月5日,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在全国两会“部长通道”上,回答媒体记者提问。
2022年8月28日,科学出版社“十四五”高等教育研究生规划教材《现代神经生物学》编写会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松江研究院成功举行。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松江研究院院长段树民院士、上海交通大医学院松江研究院执行院长徐天乐教授,副主编北京大学王韵教授、陆军军医大学胡志安教授、复旦大学禹永春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薛天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童小萍研究员及各章节联系人在线上线下参加了会议。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了解人类的食物来源是揭示现代人起源和演化的关键一环。人类演化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归功于我们获得和消费各种食物的能力。如今,作为人类起源和演化关键区域的东亚,学界对早期现代人的食物来源知之甚少,尤其是植物类食物。
国家《“十四五”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指出要加快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做大做强生物经济。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生物医药发展规划》明确指出,建设中(蒙)药产业链,扩大原料药化学药、动物疫苗、微生态制剂生产规模。为贯彻落实国家与自治区的生物医药发展战略,助力内蒙古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内蒙古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蒋海明教授组织课题组成员徐永斌、冷小云及张小利参加由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在杭州举...
毛壳科(Chaetomiaceae)真菌是一个应用潜力巨大的纤维素酶和生物活性代谢产物资源库。真菌界中大部分嗜热种属于毛壳科,这些种所产的酶在50℃~70℃高温下表现出最高酶活,是新型工业用热稳定酶的重要储备库。迄今已发现科内物种产生的不同结构次生代谢产物有400多种,它们多数具有抗肿瘤、抗疟疾、抗真菌、抗细菌、细胞毒性、酶抑制剂等生物活性。少数种被发现可产致癌的黄曲霉毒素前体——杂色曲霉素(st...
毛壳科(Chaetomiaceae)真菌是一个应用潜力巨大的纤维素酶和生物活性代谢产物资源库。真菌界中大部分嗜热种属于毛壳科,这些种所产的酶在50℃~70℃高温下表现出最高酶活,是新型工业用热稳定酶的重要储备库。迄今已发现科内物种产生的不同结构次生代谢产物有400多种,它们多数具有抗肿瘤、抗疟疾、抗真菌、抗细菌、细胞毒性、酶抑制剂等生物活性。少数种被发现可产致癌的黄曲霉毒素前体——杂色曲霉素(st...
近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高星、张晓凌团队与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以及布朗大学等单位合作完成的关于青藏高原人群演化历史的综述文章 “Denisovans and Homo sapiens on the Tibetan Plateau: dispersals and adaptations”于国际性学术期刊《Trends in Ecology & Evolution...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