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理论语言学 应用语言学 中国语言 外国语言 文学 艺术学 新闻学与传播学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文学 修辞相关记录208条 . 查询时间(0.068 秒)
《价值的中间物:论鲁迅生存叙事的政治修辞》重新辨析鲁迅提出的“中间物”命题,认为它是价值等级秩序中展开的价值中间物,而不是此前学者提出的历史中间物。以此为基础,围绕鲁迅为启蒙大众而展开“求真”活动这一“世俗”的“拯救”过程,发掘缠绕其间的真与善、堕落与拯救、决战与绝望三重矛盾,深入叩探鲁迅的求真思想与大众的“仁义道德”之间的两难困境。最后引导到对中国现代性危机的重新审视以及对我们当下生存处境的重新...
《当代修辞学》(Contemporary Rhetoric)是教育部主管、复旦大学主办的目前中国唯一的修辞学专业学术期刊,语言学中文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为双月刊,全年共出版6期。原名《修辞学习》,2009年经教育部、新闻出版署批准正式更名为《当代修辞学》,2010年成功实现改版并启用现名。在严格执行国家期刊出版的有关规定的基础上,坚持繁荣修辞学术、推动修辞研究、指导语言运用的宗旨,专注于...
同为作家和导演的万玛才旦,在文学和电影领域均取得过不俗的成绩。万玛才旦小说和电影两种文本中出现大量的隐喻符号、梦境的构建以及“相同事件”的复现。文章引入概念隐喻、梦境叙事和时间修辞的概念,对万玛才旦小说和电影中的具体文本进行分析,以期探寻万玛才旦小说和电影的内在联系特征。
传统对比修辞学研究把英语修辞作为典范,强调英语修辞地位高于非英语修辞,因而遭到学者们的普遍反对。有些西方学者虽然认为汉英修辞模式具有同等地位,但在其试图为汉语语篇修辞地位辩护的过程中,往往片面强调两种修辞模式趋同,而忽略了汉语特有的修辞特征。本文从比较修辞学视角出发,对汉语段落的修辞模式进行了研究。研究内容包括我国初、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段落写作指南和学生汉语论说文作文中的段落。研究结果显示:我国中学...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与国际交往中难以避免的摩擦,民族主义在当代中国逐渐成为一种自下而上的叙事表达方式,包含着民众对国族身份的想象和对现实的复杂情绪。本文采用幻想主题分析的修辞分析方法,探讨青年群体在观看视频《中国历代疆域变化》时如何共享国族的幻想。研究发现,他们通过对文明起源、历史人物、重要事件等符号的覆诵,以“爱国主义”与“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两个合法性话语编织修辞网络,使现代中国的民族国家...
《革命式改革:改革开放时代的电影文化修辞》获北京市第十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该书从改革开放时代变迁与电影文化演变的互动关系这一基本视角,以社会改革开放进程所导致的电影文化转向为基本线索,就近30多年来中国电影文化修辞状况作了一次扫描,力求对改革开放时代中国电影文化修辞的来由和特质提出阐释。著者提出的“革命式改革”概念体现了著者对改革开放时代电影文化修辞的特质的独特理解和把握全书通过细致的影片...
修辞建构诗意     诗意  现代诗  修辞  《抒怀》       2021/11/22
诗意被认为是一首诗最重要的元素,诗人写诗,都是要追求一个诗意。作家废名在强调旧体诗与新诗的区别时说:旧体诗因为形式是新的,怎么写都可以,都是诗。而新诗,因为形式是散文的,所以必须有一个诗意,再将文字组织串联起来。
宗璞历经33年,于2019年最终完成《野葫芦引》“四记”的写作。对这样一部在极度艰难状态下(主要指健康状况)写就的著作,读者需要抱持一种既“理解之同情”同时又客观耐心的研究态度。事实上,《野葫芦引》并不是一部容易看懂的小说。这是一个充满复杂与矛盾、极富暗示性和悲剧性的文本。本文通过对《野葫芦引》的修辞动机、修辞目的及修辞效果等三个方面的分析,综合考察《野葫芦引》在“作为修辞的叙事”的维度上,所形成...
《互文性与互文语篇研究:“望道修辞学论坛”论文集萃》(第四辑)一书是《当代修辞学》编辑部继《多学科视野中的当代修辞学》(2016)、《当代修辞学的多元阐释》(2018)以及《修辞的结构与功能研究》(2019)等学术著作出版之后推出的新作。由祝克懿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20年出版。
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同等学力加试汉语修辞学基础自命题大纲。
自由间接话语是一种修辞话语——一种形式、内容、效果共振的文学修辞话语。在文学语篇叙事中,它是文学性的一个重要来源,认识它,不仅要在句法层面,更要在语境层面进行考察,才能发现其在修辞认知范畴的诗学功能,揭示其在文学语篇中的诗学价值。对英语自由间接话语的修辞认知还能给修辞话语翻译实践和理论研究带来多方面的启示,归结到翻译策略上,就是在译文中重构原文自由间接话语在修辞层面上的诗学张力,进而实现其诗学价值...
当下,哲学社会科学文献语言表述中存在一些不符合消极修辞的现象:1)提出或使用了不少新概念,但有些重要概念内涵不清楚,外延不明确;2)提出或使用了不少新观点,但有的重要观点意义不清楚,有的未经详细论证,是否正确值得推敲;3)有的文章空洞、冗长,逻辑不清楚,层次不清楚,观点不清楚;4)使用不必要甚至不准确的修饰;5)出现“吓尿体”“标题党”等现象。解决上述问题需要普及消极修辞知识,更需要树立消极修辞观...
转喻,作为一种认知方式以及由此而形成的一种研究方法,改变了语言学许多研究领域的面貌。语法转喻已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达成的共识是:无论是语法的结构还是语法运作的机制,背后都有转喻参与其中。相比之下,关于修辞转喻的研究还远远不够。本文初步比较了修辞转喻与语法转喻,分析了它们之间的差异,揭示了修辞转喻的一些特点,目的是进一步从认知的角度推进修辞转喻的研究。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