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 >>> 民族学 >>> 民族问题理论 民族史学 蒙古学 藏学 文化人类学与民俗学 世界民族研究 中国少数民族经济 中国少数民族艺术 民族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民族学 彝学相关记录17条 . 查询时间(0.065 秒)
2013年10月26日上午,第五届国际彝学研讨会在西南民族大学开幕,西南民族大学党委书记罗布江村教授、副校长沙马拉毅教授、副校长恩佳教授,四川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甘映平,西昌学院副院长曲木伍各教授,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东亚研究所托马斯·海贝勒教授,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原住民研究中心主任迈克·詹姆斯·道森教授和法国著名彝学专家、复旦大学哲学学院魏明德教授,日本独协大学国际教养部副教授松冈格博士等出席...
西南联大与中国彝学研究     西南联大  彝学  研究  贡献       2013/3/11
抗日战争时期,西南联大的内迁,使其成为中国彝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以南开大学边疆人文研究室陶云逵、高华年、黎宗瓛和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罗常培、马学良以及西南联大袁家骅、曾昭抡等为代表的西南联大学者,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对川、滇、康等西南诸省的彝区进行广泛的田野调查,取得了一批重要的研究成果,培养了一批年轻的彝学研究者,为中国彝学的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罗庆春,西南民族大学彝学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先后出版彝、汉双语诗集:《冬天的河流》(彝文,彝族文学史上第一部母语现代诗集)、《走出巫界》、《虎迹》(彝文,彝族文学史上第一部母语现代散文诗集)、《Tiger Traces》(彝英对照,彝族文学史上第一部彝英对照版诗集)、等。
王菊,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彝族文学与文化、彝学史、比较文学、文学人类学。已经出版专著1部,作为副主编参编2部专著;发表论文30多篇、国外刊物1篇;参加课题10余项,其中与国外合作项目3项,自己主持项目3项。
王秀英,副教授,20多年来,一直从事彝族语言文化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她开设的《现代彝语》课程于2005年被评为四川省精品课程。主编教材3部;发表学术论文和译作40余篇;主持编写了“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现代彝语概论》。
李正文,现在西南民族大学彝学学院任教,副教授,担任“历史文献学”专业硕士点“彝族历史文献及文化”研究方向指导教师。主要研究领域:彝族文学及文化,主要研究方向:彝族民间口头文学、当代彝族作家母语文学。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出版《彝族民间长诗导读》《彝族尔比克哲释读》等专业著作。
马鑫国,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西南民族大学彝学学院彝语言教研室主任。从事“彝族语言与文化”的课题研究工作。曾参与《彝语大词典》、《彝汉大词典》、《当代彝文文学作品选读》和《彝语概论》的编写工作,主编出版了《汉彝翻译教程》,发表论文26篇。所主持的课程《汉彝翻译理论与实践》在2006年被评为四川省省级精品课程。
罗曲,西南民族大学教授,西南民族大学历史文献学专业硕士点领衔导师。主持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在内的课题多项,发表科研成果100多万字,出版学术著作和教材多部,获国家级、省、厅级各种奖项多项。曾获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四)、获西南民族大学第五、六届优秀教学质量奖。
苏连科,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著有:《汉彝研究》、《言语交际学基本原理》、《凉山彝族道德研究》、《彝族哲学与社会思想研究》、《“尔比”文学的韵律分析》、《彝语大词典》《彝族通史》等,在各种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
由云南彝学会、四川彝学会、贵州彝学会联合主办,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与中央民族大学彝学研究所承办,以“构建彝区和谐社会,促进彝族文化发展”为主要议题的第七届全国彝学研讨会于11月22日至24日在北京隆重召开。来自云南、贵州、四川以及北京的150多名彝学专家学者及领导参加了会议。作为一个西南古老族群,让彝学走进人民大会堂,那是多少代人都未曾想过的。这不仅仅是中国彝学界的一次学术盛会,对于900...
巴莫姊妹带着彝学走向世界           2007/9/2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民族文化,尤其是少数民族文化快步走向世界,在国际上掀起了一阵阵热潮,而彝学是其中颇为引人注目的一支。在彝学走向世界的过程中,活跃着三个彝族姊妹的身影—— 巴莫姊妹带着彝学走向世界 三姊妹大姐巴莫阿依(石布嫫)、二姐巴莫(阿尕)曲布嫫、 三妹巴莫(阿芝)乌萨嫫(从左至右) 巴莫尔哈活跃在彝学研究领域的三姊妹 彝族是一个历史悠久、人口众多、分布广泛、富有文化传统的民族,也是我...
谈“彝学”的研究           2007/9/25
谈“彝学”的研究 □ 岭福祥 早在19世纪末,人们便开始涉足彝族历史文化的研究。他们深入彝区,以田野调查为主,结合史籍记载,对彝族社会历史、语言文字进行研究,其研究成果《爨文丛刻》、《云南倮倮族的巫师及其经典》、《中国西部的倮倮族》、《凉山夷家》、《撒尼彝语研究》、《凉山夷族奴隶社会》、《倮情述论》、《西南彝族调查研究》、《昆明附近的一种撒尼语》等引起学界巨大反响。 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党的民族...
毕摩文化与国际彝学           2007/9/25
艳如山花的彝族服饰 胡小平/摄 彝族是中国56个民族中的一员。千百年来,彝族人民以其勤劳勇敢和聪明才智,推动了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创造了举世公认的灿烂文化:语言文字历史悠久,典籍文化浩繁深邃,饮食文化独具特色,服饰文化绚丽多彩,民居文化异彩纷呈,礼俗文化、毕摩文化博大精深,艺术文化灿若星辰,医药文化特色鲜明……彝族人民为丰富和发展中华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彝族文化正随着彝族人民对外交往程度...
“第四届国际彝学研讨会:二十一世纪的毕摩文化、传统知识与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于2005年8月19-24日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美姑县巴普镇隆重召开。“第二届中国彝族毕摩文化艺术节”和“人与自然——诗意的美姑:国际笔会”也同期在美姑举办。
2005年12月2日上午,由四川省彝学学会和西南民族大学共同举办的第六届全国彝学学术研讨会暨西南民族大学彝学文献中心落成庆典开幕式在西南民族大学办公大楼二楼会议厅隆重举行。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