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数学 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 物理学 化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总论 大气科学 地球物理学 地理学 地质学 水文学 海洋科学 生物学 科学技术史
搜索结果: 16-30 共查到理学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相关记录333条 . 查询时间(0.445 秒)
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提出,至少在过去的2000年中,观测到全球平均地表温度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加。与1850-1900年相比,2011-2020年全球地表平均温度增加了1.09°C,2020年甚至达到1.26°C。极端降水的增加与全球温度的变化相关。1950s以来,全球大部分区域已观测到强降水事件的强度、频度和总量的大幅增加,并预计未来将进一步增强。研究表明,未来极端降水的增加速率甚至高达14%/...
双折射晶体能对不同波段激光的偏振态进行调制进而被制作为光隔离器和棱镜偏振器等光学器件。双折射率是双折射晶体最关键的性能参数,它在数值上可以被量化为特定晶体在不同方向折射率之间的最大差值,而晶格中功能基元的化学组成和排列决定双折射率的大小。探索具有大双折射率的晶体有利于提高双折射晶体使用效率,与此同时有益于器件小型化。通常为了实现晶体双折射率的最大化,对阳离子和阴离子基元进行相应的设计是在化合物中有...
人类活动对野生动物的生存威胁是保护生物学领域长期关注的焦点。人类活动影响野生动物的分布格局和种群密度,改变其群落结构和行为模式,导致其生境退化与丧失,致使越来越多的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种群数量迅速衰减、走向灭绝。人类扰动对野生动物行为具有重塑作用,可改变野生动物的行为习性。因此,明晰野生动物如何通过行为调节适应外界环境的扰动,对揭示濒危物种受胁机制、制定科学有效保护措施至关重要。
水分和氮素是决定荒漠生态系统植被生产力积累和碳循环过程的关键因子。然而,降水变化(尤其极端的降水变化)、氮沉降及其交互作用如何影响荒漠灌木群落生产力敏感性尚不清楚。
作为单细胞生物,古菌与细菌形态相似,但与真核生物的关系更密切,代表着生命的第三个域。它们占据各种生态位,并能在极端环境下的土壤中大量存在。古菌群落的结构和相对丰度以可预测的方式变化,不仅与土壤物质循环密切相关,而且以多种方式影响作物生长,在支持作物生产力和养分管理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因此,明确农业生态系统中古菌生态模式的基础过程将有助于预测古菌群落在空间上如何变化,以及农业生态系统如何响应人类干扰。
全球快速升温加剧了极端复合事件的发生,与单一的极端事件相比,干热复合事件(CDHWs)可能造成更严重的自然灾害,定量评估这种极端复合事件的发生及影响范围显得至关重要。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中亚干旱区极端气候事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中亚地区地处丝绸之路经济枢纽带,以绿洲经济为主体,脆弱的荒漠生态系统更易受到极端事件的影响。对中亚干旱区气候变化特征的认识和把握,有利于为防灾减灾、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科学...
人为干扰下的氮氧化物排放量超过土壤生态系统的临界负荷值,导致土壤微生物多样性降低、土壤功能与服务及稳定性下降。与其他陆地生态系统相比,荒漠生态系统对氮沉降的响应更敏感。荒漠生态系统对氮沉降的响应基于临界负荷研究,以往陆地生态系统的氮沉降临界指示的研究通常基于较高水平的氮沉降速率(5.5-12.6 g N m-2yr-1),为了评估实际长期低水平的氮沉降速率对荒漠生态系统的影响,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
氮(N)、磷(P)是陆地生态系统植物生长的主要限制性元素,而荒漠生态系统缺乏养分,尤其是缺N。随着工业化加剧及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荒漠地区N沉降愈发严重,给生态系统造成影响。随着绿洲农田往荒漠腹地不断扩张,P输入对荒漠生态系统的影响也逐渐显现。在土壤N缺乏较严重的准噶尔荒漠,短期N、P添加如何影响短命植物生长?二者是否具有交互作用?依据李比希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生长取决于处于最少量状态的营养元素。...
在以气候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降水的频率、持续性和极端降水事件等均呈现明显变化。其中,极端降水事件深刻影响水文循环,极易造成洪涝灾害。因此,极端降水事件变化的评估、检测和归因是当前水文气象领域的研究热点。目前,极端降水事件的归因研究往往集中在趋势变化和空间分布等方面,在时间分布的变化特点上相对较少,且定量评估的方法需要进一步加强。
2022年3月26日,新疆植物学会在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的大力支持下,组织新疆植物学界的专家联合编撰的《天山维管植物名录》付梓出版。新疆生地所潘伯荣研究员担任该书主编。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荒漠与绿洲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陈亚宁研究员组织兰州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新疆农业大学、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等单位专业科技人员编写完成的《干旱区科学概论》一书2022年1月25日由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2022年1月12日,由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高级工程师范敬龙、常青主编,塔世根·加帕尔担任特约编辑的《沙漠观赏植物引种与繁育技术》一书出版。该书是所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科研团队多年科研项目的成果汇编,系统梳理总结了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建立“塔中沙漠植物园”的相关工作,记述了科研人员克服极端干旱、风沙频繁、土地贫瘠、咸水灌溉、昼夜温差大等不利条件,在特色沙漠观赏植物的引种、筛选、...
2021年12月16-17日,由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和“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共同举办的“干旱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召开。来自中国生态环境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等机构的相关部门负责人及代表,与来自中国、南非、塞内加尔、毛里塔尼亚、埃塞俄比亚、美国、德国、...
被称为“世界屋脊”、“地球第三极”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多米)是全球气候变暖最强烈的地区。由于青藏高原地理范围和位置的特殊性,其通过热力反馈影响到亚洲季风环流,从而影响亚洲东南部大范围气候系统,与我国以及南亚地区生命、生产和生态安全具有密切关系。在青藏高原历史气候变化特征方面的研究中基于代替材料反演的历史温度数据较为丰富。但是,有关降水历史变化特征方面的数据几乎没有报道,限制我们评价当前降水...
生态系统生产力(NEP)代表陆地生态系统与大气之间的净碳交换。它是定量评价陆地生态系统碳源/碳汇的重要指标。中亚是全球对气候变化响应最敏感的地区之一,受气候变化影响,中亚成为全球变暖的中心,极端降水事件频率也有所增加,在此背景下,中亚地区碳源/汇格局将发生怎样的变化?气候要素对NEP变化的贡献率有多大?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