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物理学”相关记录9691条 . 查询时间(3.899 秒)
2024年9月4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医工所传感中心陈艳研究员团队与香港大学李文迪教授团队,在梯度纳米等离子成像超构表面传感器的生化应用方向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Gradient nanoplasmonic imaging metasurface for rapid and label-free detection of SARS-CoV-2 sequences”为题,发表在生化领...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研院等实验证实二氧化钌非交变磁特性(图)
量子计算 信息 薄膜 电子
2024/11/14
交变磁性是2024年来提出的第三类基本磁相。交变磁性既有反铁磁体的零净磁场,又具有铁磁体的自旋劈裂现象。通常,两者被认为是不相容的。交变磁性兼具铁磁性和反铁磁性的优势,为制造自旋电子器件带来了新突破口,在磁存储和量子计算中展现出应用前景。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等在飞秒激光制备无涂层持久超疏水表面研究中获进展(图)
激光 有机 离子
2024/11/14
金属表面超疏水在自清洁、防腐、减阻和防冰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当前,金属表面超疏水性能的实现依赖于传统的二元协同设计思想,即在材料表面制作微/纳米结构,进而采用低表面能有机物进行修饰。这种依靠粘附涂层的设计在实际腐蚀性环境如海水中易遭受侵蚀性离子的渗透,导致涂层分解、疏松和剥落等风险,从而引发超疏水化学耐久性下降。特别是,化学反应诱导的材料表面能变化对液体滚动角产生影响,使得超疏水表面性能难以...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院等构建出可趋化性运动的活性液滴系统
活性 系统 高能
2024/11/14
薛定谔提出生命以负熵为生。普里高津提出耗散结构理论,进一步阐释了能量在有序结构演化中的作用。生物组装体展现出这种能量耗散的特性。当前,科学家借助化学手段,构建了多种耗散组装体系,获得了瞬态结构和性质。而远离平衡态的涌现功能如机械功能相对稀缺。因此,需要拓展耗散组装的研究范式来探索能量消耗带来的独特性质与行为,这将有助于开发复杂功能并深化科学家对生命活性的认知。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所在富电子杂原子金属卡宾偶联反应方面取得进展(图)
电子 原子 金属 反应
2024/11/9
金属卡宾是一类重要的活性中间体,可以高效地实现对C–H/C–X的插入反应,以及与不饱和烯烃、炔烃以及多烯烃等发生环化/串联环化反应等。目前这类反应主要集中于使用缺电子取代的以及电中性取代的重氮或者醛酮衍生的腙为金属卡宾前体,对于富电子杂原子取代的金属卡宾,由于缺乏稳定的卡宾前体,以及通过催化的方式实现反应较为困难,因此极大地限制了相关领域的发展。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所等在离子-原子电荷交换碰撞的自旋统计破缺研究方面获进展(图)
近代物理 离子 原子
2024/11/7
2024年11月6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马新文团队联合法国索邦大学教授Alain Dubois,在离子-原子电荷交换碰撞的自旋统计破缺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
中国科学院力学所提出非晶态固体动态介尺度本构模型(图)
固体动态 模型 拓扑
2024/11/4
介尺度建模是实现固体从微观机制跨越到宏观变形的有效途径。但面向拓扑无序的非晶态固体时,如何实现该途径十分困难。2024年11月4日,力学所团队基于微观物理机制,建立了非晶态固体动态变形的介尺度本构模型,实现了对非晶变形惯性的有效刻画,相关成果以“Inertia effect of deformation in amorphous solids: a dynamic mesoscale model”...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发展出人工势场全息光镊(图)
量子 计算 结构
2024/11/8
2024年11月4日,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在智能光镊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PhotoniX上。全息光镊是构造新颖物质结构、研究细胞相互作用、实现量子计算的重要手段。该技术通过光场调控手段构建多光阱,同时捕获并操控多个粒子,从而将它们排列组装成特定图案结构。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并行操控易使粒子间发生碰撞,尤其是对于高密度的微粒集群,继而引起粒子团聚或丢失,使得组装结构存在...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中心科研人员在能量粒子沉降影响地球极区中间层臭氧方面取得进展(图)
粒子 气候 大气 分子
2024/11/8
地球极区环境的变化会通过冰冻圈与大气的强耦合过程影响大尺度环流异常,进而对区域气候和环境产生较大影响,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作为极区环境的重要要素之一,极区中间层臭氧会不断受到来自太空的能量粒子影响。沉降在极区的能量粒子能够电离大气分子产生奇氢(HOx)和奇氮(NOx),进而加剧臭氧的催化损耗过程。极区能量粒子沉降分两种情况,一种来自太阳质子事件(SPE),主要的沉降范围为极盖区;另一种是来自辐...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所等提出免于退极化效应的光学声子软化新理论(图)
半导体 光学 声子软化 理论
2024/11/1
通过晶体管持续小型化以提升集成度的摩尔定律已接近物理极限,但主要问题在于晶体管功耗难以等比例降低。有研究提出,进一步降低功耗有两种途径。一是寻找拥有比二氧化铪(HfO2)更高介电常数和更大带隙的新型高k氧化物介电材料;二是采用铁电/电介质栅堆叠的负电容晶体管,降低晶体管的工作电压和功耗。氧化物高k介电常数和铁电相变均源于光学声子软化。此前,科学家认为,只有当Born有效电荷足够强以使得长程库伦作用...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高压高温制备高质量六方氮化硼单晶(图)
高压高温 原子 量子材料
2024/11/4
高质量六方氮化硼(hBN)单晶因具有优异的物理化学特性,包括原子级平坦表面、宽带隙(~ 5.9 eV)、高绝缘、高面内热导率以及化学惰性等,被作为衬底和封装材料广泛应用于二维量子材料体系的构筑,是原子和物理领域研究新奇物理效应和研制高性能电子器件的关键基础材料。此外,hBN在中子探测器、高效率紫外光源、超低损耗等离激元载体、高效单光子光源、滑移铁电材料和忆阻器等多个领域也展现出广泛应用的潜力。目前...
中国科学院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人员利用LAMOST和Gaia数据揭示银河系消光曲线(图)
数据 银河 光谱
2024/11/6
2024年10月29日,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与前沿科学研究所的博士生张若羿和苑海波教授等人,基于LAMOST光谱参数和Gaia XP无缝光谱计算了银河系的平均消光曲线。该研究提供了迄今为止基于最大样本量的平均消光曲线,新发现了消光曲线上的一个中等尺度结构(ISS),并证实了多个ISS的存在,这对于实现更精确的消光校正和尘埃性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该研究成果已被国际天文期刊《天体物理学报》(ApJ...
2024年10月29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化学动力学研究室光电材料动力学研究组(1121组)吴凯丰研究员与朱井义副研究员团队在胶体低维材料超快光物理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团队观测到了胶体CdSe量子阱在近红外飞秒驱动下所产生的Autler-Townes裂分,并揭示了其复杂裂分线形背后的深刻物理机制。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智能光镊研究获新进展(图)
智能 细胞 量子计算
2024/11/13
2024年10月29日,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在智能光镊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PhotoniX(IF:15.7)。论文第一作者为博士研究生李星,通信作者为徐孝浩和姚保利。全息光镊(HOT)是构造新颖物质结构、研究细胞相互作用、实现量子计算的重要手段,该技术通过光场调控手段构建多光阱,可同时捕获并操控多个粒子,从而将它们排列组装成特定图案结构。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并行操控易使粒子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