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水生生物学 >>>
搜索结果: 136-150 共查到水生生物学相关记录1300条 . 查询时间(0.578 秒)
《中国海洋及河口鱼类系统检索》一书采用目前国际公认Nelson等(2016)鱼类分类系统,把分散而繁多鱼类分类学资料用检索表形式进行了完整系统的总结。同时,本书对鱼类各目、科进行了分类特征描述,对每种鱼的形态鉴别特征、习性、分布、经济价值、产量等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描述,并配有鱼的外形特征图,突出直观性和实用性,对国家保护种类、濒危物种、中国新记录种、有毒鱼类均予以特别说明,并概述了鱼的食用价值、观赏...
近日,根据ESI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海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热带水产品加工与贮藏团队李川副教授课题组在农林科学领域Top期刊《Food Chemistry》(影响因子7.514)发表题为 “The inhibition mechanism of the texture deterioration of tilapia fillets during partial freezing after t...
研究结果表明,珊瑚礁覆盖率的显著下降导致其提供基本服务的能力也同样显著下降,包括为其他物种提供食物和栖息环境。2021年9月17日,相关论文刊登于《一个地球》。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人员以一株可异养培养的小球藻为研究对象,通过实施一系列的发酵优化和有效的过程控制,实现了该藻的异养超高密度培养。在实验室和中试发酵罐放大条件下,小球藻最高细胞干重分别达到271 g/L和247 g/L,为目前报道的最高小球藻生物量浓度。
日前,国际学术期刊Carbohydrate Polymers报道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张全斌课题组关于低分子量褐藻多糖硫酸酯通过降低机体炎症反应、抑制细胞上皮至间叶的转移,从而抑制肺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的研究。该研究为进一步开发海洋药物用于慢性病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丝状蓝细菌(蓝藻)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多细胞生物之一。很多丝状蓝细菌,如鱼腥蓝细菌Anabaena/Nostoc PCC 7120 (Anabaena) 可以在培养基中缺乏化合态氮源的情况下,分化出可以利用氮气作为氮源的、执行固氮作用的特殊细胞,称为异形胞。两个异形胞之间一般间隔10个左右的营养细胞。营养细胞执行光合作用并由此利用二氧化碳作为碳源,异形胞执行固氮作用。两类细胞在碳氮源上互通有无,以多...
据埃及中东通讯社及金字塔在线网站25日报道,埃及环境部长亚丝明·福阿德当天宣布,埃及相关团队在法尤姆省发现一种生活在4300万年前的半水生鲸鱼化石。
北京2021年8月19日电据物理学家组织网17日报道,美国科学家首次在鹿角杯形珊瑚和星海葵体内发现了免疫细胞,这些细胞能帮助它们对付感染。这一发现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造礁珊瑚和其它珊瑚礁动物如何保护自己免受外来入侵者(如珊瑚礁内部和周围的细菌病毒)的侵害,以及开发评估珊瑚健康状况的诊断工具。
2021年8月18日,国际著名生物学期刊《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BIOLOGICAL SCIENCES》在线刊发了我校有关白垩纪晚期的含有胚胎的龟鳖类蛋化石的研究成果——A large and unusually thick-shelled turtle egg with embryonic remains from the Upper Cretac...
2021年8月1日,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主办的英文期刊《Water Biology and Security》(简称WBS)召开第一届编委会第一次会议。中国海洋大学宋微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王焰新院士、中国海洋大学包振民院士,以及WBS期刊国内主编、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桂建芳院士等30余位编委专家参加会议。会议由WBS期刊副主编缪炜研究员主持,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2021年8月3日,在2021年国际应用藻类学会第七届学术会议上,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刘永定研究员荣获杰出应用藻类学家终身成就奖(Distinguished Applied Phycologist Award)。成为目前获得该奖项唯一的中国人。国际应用藻类学会前主席Roberto De Philippis教授在典礼致辞中高度评价了刘永定研究员对中国乃至世界应用藻类领域发展所起到的引领作用。刘永...
水体富营养化引起的营养富集和水下光照可利用性减少影响了水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导致浅水湖泊发生稳态转换,因此探索影响淡水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机制十分重要。富营养化通过改变水体光和营养的可利用性影响沉水植物的功能性状,如化学计量特征和生理状态。然而,目前尚不清楚连接沉水植物功能性状和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机制,以及这些机制如何引起沉水植物的衰退。近日,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谢平团队从沉水植物...
近日,南方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系副教授侯春晖课题组、陈永龙课题组联合华中农业大学教授李立和澳门大学教授Edwin Cheung课题组系统地揭示热带爪蟾胚胎发育过程中染色质三维构象动态变化及其建立的调控机制,并对热带爪蟾基因组进行了重新组装。相关成果以 “Three-dimensional folding dynamics of the Xenopus tropicalis genome”为题,...
2021年6月9日,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公布了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14批特别资助(站中)和第69批面上资助获资助人员名单。通过积极动员、精心组织申请,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共有7位博士后获得资助。其中,1人获得特别资助(站中),资助标准为18万元/人;6人获得面上资助,资助标准为8万元/人。
近日,中国地质大学地学院2018级博士生代旭为第一作者的研究论文 “Morphological selectivity of ­­the Permian-Triassic ammonoid mass extinction”在地质学国际著名期刊《Geology》上发表,通讯作者为宋海军教授。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