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动物学 >>> 动物生物物理学 动物生物化学 动物群落学 动物形态学 动物解剖学 动物组织学 动物细胞学 动物生理学 动物生殖生物学 动物生长发育学 动物遗传学 动物生态学 动物病理学 动物行为学 动物地理学 动物分类学 实验动物学 动物寄生虫学 动物病毒学 动物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36-150 共查到知识要闻 动物学相关记录251条 . 查询时间(2.983 秒)
洞穴内部通常光照弱、温度恒定、湿度高,且营养贫瘠,是独特的生态系统。洞穴内生物繁殖能力弱、群体小,灭绝风险极大。全球洞穴系统孕育了约5万种穴居生物,但仅有7%的洞穴在自然保护区内。相对地表生物,人们对洞穴生物的关注较少。东亚亚热带尤其喀斯特地区,拥有丰富的洞穴系统,孕育了许多特有的生物,被认为是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
2022年8月26日,Science 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北京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院李伟研究员与周琪研究员团队合作完成的题为A sustainable mouse karyotype created by programmed chromosome fusion 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首次实现了哺乳动物完整染色体的可编程连接,并创建出具有全新核型(染色体组型)的小鼠。这项工作意味着生物...
2022年8月15-19日在南非德班举办的第28届IOC受疫情影响,全部改为线上会议。除学术交流外,会议完成了新一届执委会和委员会的换届工作,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雷富民研究员当选为新一届国际鸟类学家联盟委员会主席,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周忠和院士、华东师范大学斯幸峰教授、中山大学刘阳教授被推选为委员会委员。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LTO)研究员修鹏团队与日本东京大学,建立了鱼类成长-洄游模型,并评估了环境因素对西北太平洋鲐鱼早期生活史的影响。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海洋学进展》(Progress in Oceanography)上。
近日,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团队在The ISME Journal上发表了题为Dietary selection of metabolically distinct microorganisms drives hydrogen metabolism in ruminant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以具有耐粗饲性状的湘西黄牛为研究对象,应用扩增子和宏基因组测序技术,结合体外验证试验,揭示了反刍...
2022年8月18-21日,第31届全国中学生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在山西省太原市举行,来自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的28支代表队的380名选手齐聚龙城,同台竞技、追寻梦想。本届竞赛由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委员会主办,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委员会山西省分会和山西大学附属中学承办。
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健康与医学技术研究所免疫工程课题组研究员江力玮与美国哈佛医学院移植研究中心教授Reza Abdi合作,在淋巴结内基质细胞的结构和功能领域取得进展。这是继2022年年1月发现一类特殊的表达瘦素受体(leptin receptor)基质细胞亚群之后,该团队取得的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Frontiers in Immunology上。
两栖动物作为从水中向陆地的过渡物种,在陆地环境中维持水的平衡颇具挑战性。两栖动物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淋巴系统通过协调包括皮肤、膀胱和肾脏在内的参与水盐平衡和渗透调节的器官,加强水的吸收和储存、减少蒸发。然而,鲜有关于两栖动物皮肤分泌物中的蛋白质成分在调节体表水分平衡中的生理功能的研究。
2022年8月21日,第31届全国中学生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在山西大学附属中学圆满结束。本届闭幕式上一共诞生了100名金牌,其中前50入选国家集训队,140名银牌和140名铜牌。其中,北京代表队收获4金7银3铜。
适应性辐射代表生命树的快速分支,被认为是生物多样性的关键驱动因素。适应性辐射的研究对于科学家探索物种多样化形成过程与地史和生态因子的关联性、解析物种分化的关键驱动因子与生态适应机制至关重要。在适应性辐射过程中,与生态和生殖隔离相关的性状在塑造生物多样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生命科学学院“动物多样性与进化”研究团队与四川甘孜州雅江县林业与草原局、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合作,以四川西部高原雅江县的野生猕猴群体(海拔3,500 m以上)为对象,历时三年,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和红外相机陷阱法系统收集了猴群的食物组成、活动时间分配等数据;通过分析食物资源和气候因子对猕猴觅食行为的影响,揭示了川西高原猕猴对高海拔环境中食物短缺和季节波动的适应策略。
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加剧,人类社会面临生态危机和挑战,如物种灭绝、资源枯竭、有害生物暴发、动物疫病流行等。探索大尺度气候对动物种群时空动态的影响,对于应对和缓解气候变化的生态影响与后果至关重要。
大角鹿(Megacerines)是分布在欧亚大陆的中新世晚期-全新世的鹿科动物,拥有标志性的硕大鹿角,是化石中的明星物种。大角鹿的下颌形态特殊,普遍存在肿厚现象,尤其是周口店第一地点的肿骨中华大角鹿(Sinomegaceros pachyosteus)下颌骨水平支横截面近似圆形。大角鹿肿厚的下颌有何功能?有观点认为大角鹿肿厚的下颌是为了储存钙质以供硕大的鹿角每年的脱落与生长。然而,雌性大角鹿不长角...
通讯过程常受到噪音干扰。如何在噪声环境中有效地传输和识别信号是人和动物面临的挑战。有观点认为,多模信号可以提高嘈杂环境中的通讯效率。例如,当听觉通道被噪声掩盖,人和动物会更多地依赖其他感觉通道(视觉、嗅觉等),这种策略称为多模转换(multimodal shift)。已有研究表明,环境噪音干扰声音通讯,视觉背景噪音干扰视觉通讯。大脑在处理某一感觉通道的信号时可能削弱处理另一感觉通道信号的能力。因此...
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不断加剧,人类社会正面临一系列生态危机和挑战,如物种灭绝、资源枯竭、有害生物暴发、动物疫病流行等。研究和揭示大尺度气候对动物种群时空动态的影响,对于应对和缓解气候变化的生态影响与后果至关重要。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