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发育生物学 >>>
搜索结果: 76-90 共查到知识要闻 发育生物学相关记录314条 . 查询时间(1.817 秒)
2022年3月15日凌晨,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暂定名,以下简称“深理工”)药学院讲席教授、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医药所能量代谢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约翰·罗杰·斯彼克曼(John Roger Speakman)团队联合温州大学赵志军教授团队、聊城大学、英国阿伯丁大学等单位的合作成果发表于《自然—代谢》(DOI:10.1038/s42255-022-00545-5)。该研究成果厘清了代谢率与体...
2022年2月2日,《Th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第42卷第5期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在线发表了题为《空间序列的工作记忆: 对于顺序和关系结构编码的发育和演化因素》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灵长类神经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王立平研究组完成。该研究通过行为学分析和建模发现,成人、儿童和猕猴完成相同...
开展人类表型组研究有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要发现基因—表型—环境之间以及宏观—微观表型之间的关联尤其是强关联及其背后的机制。首张“人类表型组导航图”发现了150余万个强关联,也带来了海量的“问号”,有待科学家去进一步破解。
指纹是存在于指皮肤上的凹凸纹路,因其恒定性及高遗传性,已成为目前研究最广泛的肤纹类型。我们的指纹花纹如何形成?何种基因在其中发挥了主导作用?人类对指纹花纹这类表型形成的生物学机制仍知之甚少。
2021年12月30日电据物理学家组织网29日报道,来自美国圣犹大儿童研究医院的免疫学家确定了控制调节性T细胞发育的生化“开关”以及相应的工作机制。这些发现是科学家们在理解调节性T细胞发育和功能方面取得的重大进展,有助开发出更好的方法,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癌症。
“一般来说,可能需要经历7000年到1万年。”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李家洋告诉《中国科学报》。 该过程也被称为“驯化”,它是人类农业起源和定居的重要标志之一。显然,面对快速增长的世界人口、不断变化的全球环境气候,如此久的驯化时间不可能满足现实需求。 为解决这一难题,中国科学院种子创新研究院/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李家洋院士团队,首次提出了异源四倍体野生...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牦牛资源与育种创新团队研究发现,随着牦牛性成熟的完成,牦牛睾丸的甲基化水平逐渐增加。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细胞和发育生物学前沿(Frontiers in Cell and Developmental Biology)》。
目前,发育生物学的研究主要基于模式生物。由于实践上存在的挑战,人类的胚胎发育(从受精卵到胎儿出生)仍是一个知之甚少的“黑匣子”。近期,来自多国研究机构的一项联合研究阐述了人类发育细胞图谱及妊娠期参考图谱构建的路线图,相关成果发表在《Nature》杂志,标题为“A roadmap for the Human Developmental Cell Atlas”。
2021年10月20日,教育部专家组周大旺组长一行到发育与疾病相关基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展现场考察评估。东南大学副校长邱海波,科研院常务副院长陆卫兵,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洪宗训、院长韩俊海,重点实验室主任谢维,学院部分师生参加了评估报告会。邱海波副校长首先代表学校对专家组一行表示热烈欢迎,对教育部长期以来给予学校的支持表示衷心感谢。他表示,东南大学高度重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专家组的检查...
哺乳动物在进入青春期后,骨骼从快速增长(lengthening)模式逐渐转变成缓慢增粗(thickening)模式,然而变化的机制仍不清楚。近期,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团队揭示了小鼠青春期前后骨骼生长模式转变的细胞基础,研究成果发表在《Cell Stem Cell》期刊,标题为“Tracing the skeletal progenitor trans...
亚洲蝮是一类小型剧毒蛇,也是我国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毒蛇。亚洲蝮属(Gloydius)隶属蝰蛇科,蝮亚科,该属成员有20余种,主要分布于亚洲及欧洲边缘。长久以来,关于亚洲蝮属的多样性、系统发育、起源演化、蛇伤防治和生物医药开发等方面,一直是国内外学者所关注的热点。近5年来,随着野外工作的不断推进,分子系统学研究日益完善,亚洲蝮属的系统发育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并有很多新种被发现和命名,如红斑高...
2021年10月7日讯/生物谷BIOON/---哺乳动物的生殖细胞在雌性中分化为卵母细胞,在雄性中分化为精子。卵母细胞和精子融合形成受精卵,然后发育成新的个体,从而将其遗传和表观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在发育过程中,生殖细胞经过表观遗传重编程和表观遗传编程,在受精时获得全能性,以高保真度维持基因组信息,并且通过减数分裂重组产生基因组多样性。
2021年9月30日讯/生物谷BIOON/---谱系追踪(lineage tracing)是发育生物学的一个基本方法,指的是用于绘制有机体内特定细胞的后代的测试方法。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严格的谱系追踪对神经细胞再生的研究至关重要。他们的研究结果显示这种追踪方法远非该领域的常规做法,并建议必须重新审视之前报告的取得“引人注目”的再生结果的研究。相关研究结果...
2021年9月27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布莱根妇女医院、布罗德研究所和哈佛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一类涉及人类基因组中长重复序列的基因修饰可以影响多种与健康相关的特征。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21年9月24日的Scienc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Protein-coding repeat polymorphisms strongly shape diverse huma...
理解人类的发展具有基本的生物学和临床重要性,尽管这一点非常重要,但人类胚胎发育背后的机制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未知的;对人类胚胎的研究对于理解人类发育的早期阶段很关键;目前这类研究是在接受体外受精的个体自愿捐赠的剩余胚胎中所进行的,然而,这类研究受限于胚胎的可获得性以及严格的国际伦理时间限制,即允许胚胎在实验室中发育多长时间(最多14天)。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