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生物进化论 >>>
搜索结果: 136-150 共查到知识要闻 生物进化论相关记录177条 . 查询时间(1.225 秒)
近日,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与嘉应学院、华南农业大学、云南农业大学等开展合作,在中国北方家鸡驯化历史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以Was Chicken Domesticated in Northern China? New Evidence from Mitochondrial Genomes为题,在线发表在Science Bulletin上。作为全世界饲养最多的家养动物,家鸡的驯化起源一直是考...
应我校生命科学学院动物遗传资源研究所计翔教授的邀请,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生态与进化生物学系John J. Wiens教授于2017年7月24日来我校访问交流。7月24日上午十点John J. Wiens教授在生命科学学院三楼圆形报告厅作了题为“Understanding the origins and future of biodiversity” 的学术报告。John J. Wiens教授首先介绍了...
近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Briefings in Bioinformatics》(2016年影响因子8.399)在线发表了计算生物学中心与国家花卉工程技术中心合作的研究论文“The genetic architecture of heterochrony as a quantitative trait: Lessons from a computational model”。论文提出了表型性状进化...
在古生物演化长河中,曾经出现过几次生物大灭绝。而二叠纪末的生物大灭绝无疑是最惨痛的一次,其灭绝的模式和原因长期以来在学术界存在不同的意见。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专家通过十年研究揭示二叠纪生物大灭绝具有海陆同时性,相关的研究成果近期发表在国际地学期刊《三古》上。
2015年7月24日,早期生命研究国际知名学者、美国科学院院士、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James W. Schopf教授一行访问南京古生物所,南京古生物所杨群所长、詹仁斌副所长等热情接待了Schopf教授一行。
《人类进化杂志》(Journal of Human Evolution)于近期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广西课题组研究人员关于步氏巨猿牙齿大小演化趋势的合作研究成果,步氏巨猿牙齿从小到大的演化趋势再次得到印证。
过去,生活在美国南部的一种体形较小的绿色变色蜥猎食其他昆虫时,唯一的伎俩就是奔跑。但是当人类宠物贸易给这一地区引入另一种褐色变色蜥后,一切都发生了变化。 矮壮健实的褐色蜥蜴占据了森林地面上的地盘,把它们的绿色蜥蜴亲戚赶到了树上生活。毋庸置疑,绿色变色蜥是一个懒汉,但是它们被驱逐的过程还是给科学家提供了一个研究正在发生的生物进化过程的机会。
线粒体被称为“动力工厂”,通过氧化磷酸化的过程可为细胞提供95%的重要能量来源ATP。关于线粒体的基因选择和基因组进化一直是进化生物学研究热点之一。脊椎动物的线粒体基因组的组成和结构相对保守,但在两栖类尤其是新蛙亚目中发现了大量的基因重排、基因重复和丢失的现象。现有研究发现线粒体基因在进化过程中为保持功能经历很强的净化选择(purifying selection),在部分物种中为了更好的能量需求也...
由苏中立编著的《百年天演—〈天演论〉研究经纬》一书近日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
近日,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和科技部科技支撑计划等项目支持下,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周功克研究团队和兰州大学、华大基因公司等单位合作,在胡杨基因组及其抗逆机制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Genomic insights into salt adaptation in a desert poplar.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3),相关成果已在线发...
2012年9月20日,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联合华大基因、美国新泽西州立大学等多家单位完成的牡蛎对潮间带逆境适应机制的研究成果被《自然》(Nature)以长篇论文(Article)形式在线发表。
2012年9月20日,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联合华大基因、美国新泽西州立大学等多家单位完成的牡蛎对潮间带逆境适应机制的研究成果,由《自然》(Nature)杂志以长篇论文(Article)形式在线发表。
树蛙属(Rhacophorus)目前有80种,分布区域广泛,主要分布于东亚包括中国和日本,南亚包括印度和斯里兰卡以及东南亚包括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由于分布区域的广泛性和该类群个体生活习性的特殊性(大部分物种生活于树林中),该类群的物种一直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部分物种的地位备受争议。
颌的起源是脊椎动物演化史上一次非常关键和最具革命性的演化事件。根据七鳃鳗和有颌类头部发育遗传学的对比研究,科学家了提出了颌演化异位理论的假说,即颌的起源,是在上皮-外胚层间质细胞相互作用中,由于口腔发育调控基因的异位表达所导致的一次演化上的创新,认为无颌类鼻垂体复合体的分裂是颌发育的最根本的先决条件,应该发生在颌的起源之前,同时也被看作是促成有颌类双鼻孔起源的一次关键事件。但是,由于缺乏代表颌的祖...
为培养生物多样性科学后备人才,增进青年学生的学术交流,搭建“科学家-青年学生”的联系平台,提高我国鸟类学及相关领域的研究水平。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支持下,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中国动物学会鸟类学分会将联合举办“北京师范大学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生暑期学校暨第八届翠鸟论坛”,本次暑期学校及论坛的协办单位为北京动物学会、北京动物园。本次活动将邀请国际上从事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研...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