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物理学 >>> 理论物理学 声学 热学 光学 电磁学 无线电物理 电子物理学 凝聚态物理学 等离子体物理学 原子分子物理学 原子核物理学 高能物理学 计算物理学 应用物理学 物理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211-225 共查到学术机构 物理学相关记录1162条 . 查询时间(1.315 秒)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物理学院是国家重点学科(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和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及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主要支撑单位。学院前身是1958年建立的成都地质学院地球物理勘探系,办学历史悠久、学术成果显著。2010年10月,学校根据学科建设和发展规划需要,由原成都理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地球物理系、应用物理系、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系合并组建成立地球物理学院。多年来,学院依托传统优势学科,在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应用...
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历史悠久,其前身可追溯至1893年张之洞创立的自强学堂“格致门”, 1928年成立武汉大学物理系,1999年改建为学院。著名物理学家査谦、潘祖武、桂质廷、李国鼎、周如松、熊吟涛等曾在这里辛勤耕耘。学院物理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现有教授51人,博士生导师53人,副教授34人,其中国家级教学名师1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名...
“物理学”博士后流动站建立于1989年,涵盖理论物理、粒子物理与核物理、原子分子物理、凝聚态物理、声学、光学、天体物理七个二级学科点。流动站内师资力量雄厚,其中教授50名。教授中有9位中科院院士,45位博士生导师;教师中有1人获得长江学者成就奖;6人为长江特聘教授; 3人获得何梁何利奖;8人是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获得香港"求是"基金会杰出青年学者奖;6人获得跨(新)世纪人才;2位国家十一五...
凝聚态物理学是关于凝聚态物质的结构、性质及应用的学科,它的核心内容是研究凝聚态物质的微观结构、各种相互作用、电子组态以及力学、电学、磁学、热学、光学、输运等宏观性质。凝聚态物理学已成为物理学中最重要、最丰富和最活跃的分支学科,在诸如半导体、磁学、超导体等许多学科领域中的重大成就已在当代高新科学技术领域中起关键性作用,为发展新材料、新器件和新工艺提供了科学基础。前沿研究热点层出不穷,新兴交叉分支学科...
华中师范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1986年就已独立获得物理学科教学论硕士专业授予权.1997年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新专业目录”调整为“课程与教学论(物理)”专业。 该专业培养目标是:热爱祖国,热爱教育事业,开拓进取,身心健康,物理专业基础扎实,教育理论基础宽厚,具有社会责任感, 并具有创新精神和独立研究能力的课程与教学论研究领域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本学科培养博士和硕士两个层次的研究生。主要目标是:培养掌握原子分子物理及相关专业基础知识、熟悉本专业有关方向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掌握一门外语、具有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高层次人才。主要研究内容是有:外场中原子分子结构与动力学过程、 冷原子物理及其应用的研究、原子分子的相干量子态的调控、原子分子与光子相互作用、量子信息与量子计算等。
理论物理是华中师范大学的传统优势学科,2007年获“理论物理”国家重点学科。理论物理专业包含粒子物理、夸克物质物理、高能碰撞唯象学、统计物理与生物物理等研究方向,是华中师范大学粒子物理研究所和生物物理研究所的主要研究方向。
华中师范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凝聚态物理专业1990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现有研究人员9人,教授6人(博士生导师5人)、副教授1人、讲师2人。近五年在国际期刊,如Adv. Funct. Mater.、Chem. Mater、Chem. Commun.、Biosensor Bioelectron.、Nat. Nanotechnol.、J. Phys. Chem.、Envir...
凝聚态物理是研究凝聚态物质的微观结构、运动状态、物理性质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许多高新技术都是在凝聚态物理和先进工程技术相结合的基础上诞生的,是一门基础研究与应用探索紧密联系的学科。广州大学凝聚态物理重点学科是1993年开始建设,曾在1996和2003年两度被评为广东省重点扶持学科,1998年和2003年两度被评为广州市重点学科,所属实验室—固体物理与材料研究实验室为广州市重点实验室,凝聚态物理硕士...
光学学科于200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本学科方向现有教授2人,副教授3人。近年来在物理类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研究论文20余篇;科研经费大约60万元。该学科在光子晶体、有机材料的非线性光学性质、铁电材料的光学性质、晶体磁光效应、液体表面波在周期性结构的调制行为等方面开展研究工作。用于培养研究生的专业实验室面积达400平方米,主要设备为戴尔服务器、芬兰产LB 拉膜机、紫外-可...
凝聚态物理学科在2007年被我校列为重点建设学科。本学科现有教授3人,副教授3人。近年来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留学生归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和中国矿业大学校基金等科研项目,经费大约80余万元。在物理类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研究论文20余篇。用于培养研究生的专业实验室面积达500平方米,主要设备为戴尔服务器、芬兰产LB 拉膜机、紫外-可见光吸收谱仪、电子顺磁共振仪等,仪器...
理论物理学科于2001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被列为我校重点建设学科。本学科现有教授2人,副教授4人。近年来在已在SCI刊物和国内核心刊物上发表了30多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承担各种科研项目3项,科研经费20多万元。本学科点下设量子理论及应用、非线性物理、原子光谱、液晶和生物物理等研究方向。导师有:杨先清教授、张国营教授、吴玉喜副教授、牟致栋副教授、陈雷鸣副教授、唐军副教授等。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有物理学一级硕士点,目前招生专业有理论物理、凝聚态物理、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等离子体物理和薄膜物理与技术五个专业。本学科硕士生学习年限为三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为一年半(1-3学期)。本专业硕士生的培养采取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导师个别重点指导与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强调对研究生拓宽基础理论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强调更多地采用启发式、研讨式、参与式的教学方式,重视讨...
2007年7月17日,院党组夏季扩大会议原则批准成立 “中国科学院高超声速科技中心”。经过一年多的试运行,高超中心于2008年5月11日在中科院力学研究所正式挂牌成立。 高超中心由力学所、中科大、金属所、过程所、大化所、工程热物理所、化学所、上硅所、自动化所联合组建,依托单位为力学所,首任主任由力学所所长樊菁担任。
厦门大学物理学系创办于1923年,是国内最早建立物理学系的院校之一。现有专职教师72人,工程技术人员35人,其中包括美国科学院院士1人、双聘院士2人、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人、 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10人、福建省闽江学者特聘教授9人、厦门大学特聘教授3人。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