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中国语言 >>> 汉语研究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库 中国语言 读相关记录71条 . 查询时间(0.497 秒)
连读变调是汉语方言调查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对凤翔方言非重叠式两字组连读变调和重叠式两字组连读变调的规律与特点进行讨论。研究表明,凤翔方言非重叠式两字组连读产生的37种调式中有21种都发生了变调,名词、量词和形容词重叠式两字组连读变调涉及语法功能。
本文考察了官话方言古铎药觉韵的今读类型,并根据各类型之间的比较,结合相关历史文献材料,讨论了官话方言铎药觉韵的历时演变。
方言的叠置中并不是所有音类都会发生文白异读现象,不发生文白异读现象的音类被称为无异读音类(王洪君,2015:102-103)。无异读音类虽然没有异读,但它本身应该根据文白分层情况,分别配整到不同的文白层次里。有时候,音类叠置还会出现一些“特殊的无异读音类”,以潮州方言为例。曾南逸(2015)、徐馥琼(2016)指出潮州古全浊声母平声的白读和福建闽语一样呈现多数读不送气、少数读送气的格局,但文读则是...
皖南吴语铜泾片中有一类特殊声母,来自于中古的“从邪澄崇禅船群匣”声母字,听感上有时像是清送气塞擦音tsh-/tɕh-,有时又像是浊擦音z-/ʑ-(逢低调)或清擦音s-/ɕ-(逢高调)。关于这类字的记音尚存在争议,本文以皖南吴语铜泾片的新博方言为代表点,在实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这一类特殊声母的性质、来源、演变机制以及进一步音变的方向。
吴语从邪崇澄船禅母今读塞擦音还是擦音,似乎没有明显规律,赵元任称为“一笔糊涂账”。陈忠敏(2015)认为“根据历史文献及现代北部吴语相关读音,证明北部吴语从邪澄崇船禅等母原先的读音是浊擦音,读[dz]是杭州半官话的渗透层。”钱乃荣(2016)用词汇扩散理论解释,认为“北部吴语各地从邪澄崇船禅语音所形成的现状,不是杭州方言文读音在各处影响消退的程度不一所造成的,而是起始于中古音在各方言内部发生的简化...
讲语法,首先要讲词类,因为“词类是讲语句结构必不可少的‘道具’(或叫‘理论构件’)”,有了这个道具,才方便我们讲语法(沈家煊,2009)。自1898年第一部由国人撰写的汉语语法著作《马氏文通》出版开始,各种语法学著作都把词类划分问题作为主体部分进行论述。而动词和名词又是词类研究的重中之重,对二者及其关系的看法,直接影响着研究者对语法研究中的许多重要问题的认识,进而影响研究者对整个汉语语法体系的构建...
给历史汉字标注今音,能使错综复杂的形音义关系简单化,但如果处理不当就有可能割裂字与字之间的关系,也有可能混淆词与词之间的区别,因此正确的理解字际关系对历史汉字的审音工作有着积极的意义。
声调是一个音节音高的高、低、升、降的模式,而语调是不同层级语言单位调域的宽、窄、起、伏的格局。语调建立在声调的基础之上,关系密切而又并不一致。声调研究在于分析音高曲线的高低升降的走向,及在调域内部的相对位置,而语调研究关心调域的宽窄,上移或下移的幅度。
读黄克定先生的音韵学专著《从诗经到中原音韵》。
汉语史学界通常将汉语历史语法的研究模式分为:专书研究、断代研究和语法史专题三类。近年来,在有识之士的大力倡导下,专书、断代语法研究受到了普遍关注,取得了一大批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相比较而言,汉语语法史专题的研究就显得较为薄弱。就目前的语法史专题看,多着力于词法研究方面,有分量的句法研究成果可谓是寥若晨星。因此,加强语法史专题研究势在必行。
《二十世纪出土玺印集成》(以下简称《集成》)第一〇页编号二印 :释文“王命”。
《说文硏读》     说文硏读       2013/11/25
本书是王平《说文硏读》(华东师范大学校出版社,2011 年 8 月)的汉文版。《说文》是后汉时许愼着的。《说文》收录了 9,353 字,包括古文、籒文、异体字的重文 1,163 字。这是现存的第一部篆书字典,首创了汉字部首,而且根据汉字形式和偏旁分成 540 部首。
汉语史学界通常将汉语历史语法的研究模式分为:专书研究、断代研究和语法史专题三类。近年来,在有识之士的大力倡导下,专书、断代语法研究受到了普遍关注,取得了一大批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相比较而言,汉语语法史专题的研究就显得较为薄弱。就目前的语法史专题看,多着力于词法研究方面,有分量的句法研究成果可谓是寥若晨星。因此,加强语法史专题研究势在必行。
《文物》2005年第2期刊登曹锦炎先生《吴王寿梦之子剑铭文考释》,此文发表并深入研究了1997年在绍兴出土的一柄有40字铭文的“吴王寿梦之子”剑。此剑铭对研究春秋吴国史很重要,但因锈蚀利害,有些关键性的字很不清晰,这里有点补充意见和一些推测,写出来聊供大家参考。
1998年,郭店楚墓竹简公布,在中国学术界掀起了楚简研究的热潮。自2001年起,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陆续公布,截至目前已经出版了六册,每册公布的材料都让学术界为之惊叹不已。面对这些前人未能得见的新材料,在研究成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同时,学术界对简帛研究相关工具书的需求也与日俱增。2008年元月,白于蓝先生编着的《简牍帛书通假字字典》(以下简称《通假字典》)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适逢其会,无疑会...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