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发育生物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发育生物学 科学家相关记录33条 . 查询时间(0.528 秒)
性别差异广泛存在于人类的发育、衰老和疾病发生过程中,其中雄激素水平的高低是导致性别差异产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解析雄激素调控性别差异的分子和细胞机理具有重要科学意义。
《自然-医学》2024年3月5日发表的一项研究报告称,从羊水样本中收集的细胞可生成多种不同组织类型的类器官,而无需终止妊娠。这些类器官或提供了了解孕晚期发育的手段,有助于对先天畸形的研究。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教授张宏波团队与英国Sanger 研究所教授Sarah Teichmann团队合作,研究建立了首个人类肢体发育的单细胞时空图谱并解析关键调控机制。12月6日,相关成果在线发表于Nature。
灵长类动物在妊娠期的第3-4周有原肠运动、器官发生等里程碑事件。目前对这个时期的胚胎发育过程了解有限。昆明理工大学等研究人员实现了从囊胚到早期器官发生的猴胚胎体外发育。该研究成果于近日发表在《Cell》杂志上,题为:Ex utero monkey embryogenesis from blastocyst to early organogenesis。
为加强林业专项青年领军人才培养,推进青年科学家项目实施绩效,2023年5月25日,“林业种质资源培育与质量提升”重点专项2021年度“木竹材细胞壁结构形成的分子调控机制”青年科学家项目联合推进会在成都市顺利召开,此次共5个青年科学家项目联合推进。会议由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主办,四川大学承办。四川大学侯太平副校长,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李宇飞,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孙康泰副处长,四川省科学技术厅农村...
早产是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胎龄和出生体重以及其他指标可以让临床医生对新生儿发病和死亡的风险有一个近似的评估。根据潜在的个人风险,了解哪些早产儿更有可能进展为获得性早产并发症,是新时代精准医学的重要举措。科学家应用神经网络和机器学习设计了一种预测模型,它能用电子健康档案来预测新生儿罹患败血症、心力衰竭和其它严重疾病的风险。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乔洁团队和宋怀东团队合作,通过全外显子组测序,在严重胰岛素抵抗合并侏儒症病例中,发现染色体结构维持蛋白5(SMC5)框内纯合缺失突变;体内外实验证实,SMC5缺陷通过影响细胞增殖和脂肪细胞分化阻滞胚胎发育并导致血糖升高,从而确认了SMC5是小头畸形型原基性侏儒症(MPD)新的致病基因。相关研究已在《临床和转化医学》杂志发表。
富含丝氨酸/精氨酸的剪接因子2(serine/arginine-rich splicing factor 2,SRSF2)是细胞存活的关键调控因子,但其是否参与成肌细胞的增殖和骨骼肌的发育生成尚不清楚。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研发团队在《Advanced Science》杂志发表了题为“Single-Cell RNA Sequencing Reveals Heterogeneity o...
围产期胚胎的发育调控一直是发育生物学的“黑匣子”问题,近日,华中农业大学科研团队在《Autophagy》杂志上发表题为“ATG7-mediated autophagy facilitates embryonic stem cell exit from naive pluripotency and marks commitment to differentiation”的研究论文,阐述了围着床期胚胎...
2022年3月15日凌晨,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暂定名,以下简称“深理工”)药学院讲席教授、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医药所能量代谢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约翰·罗杰·斯彼克曼(John Roger Speakman)团队联合温州大学赵志军教授团队、聊城大学、英国阿伯丁大学等单位的合作成果发表于《自然—代谢》(DOI:10.1038/s42255-022-00545-5)。该研究成果厘清了代谢率与体...
目前,发育生物学的研究主要基于模式生物。由于实践上存在的挑战,人类的胚胎发育(从受精卵到胎儿出生)仍是一个知之甚少的“黑匣子”。近期,来自多国研究机构的一项联合研究阐述了人类发育细胞图谱及妊娠期参考图谱构建的路线图,相关成果发表在《Nature》杂志,标题为“A roadmap for the Human Developmental Cell Atlas”。
哺乳动物在进入青春期后,骨骼从快速增长(lengthening)模式逐渐转变成缓慢增粗(thickening)模式,然而变化的机制仍不清楚。近期,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团队揭示了小鼠青春期前后骨骼生长模式转变的细胞基础,研究成果发表在《Cell Stem Cell》期刊,标题为“Tracing the skeletal progenitor trans...
理解人类的发展具有基本的生物学和临床重要性,尽管这一点非常重要,但人类胚胎发育背后的机制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未知的;对人类胚胎的研究对于理解人类发育的早期阶段很关键;目前这类研究是在接受体外受精的个体自愿捐赠的剩余胚胎中所进行的,然而,这类研究受限于胚胎的可获得性以及严格的国际伦理时间限制,即允许胚胎在实验室中发育多长时间(最多14天)。
近日,发表在Cell上的一项研究中,来自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EMBL)和意大利帕多瓦大学的研究团队首次对早期胚胎发育进行了完整的描述,包括胚胎中的每一个细胞。这种“虚拟胚胎”有助于解答生物体内的不同类型细胞是如何从单个卵细胞起源的。EMBL的研究团队负责人Pierre Neveu博士解释说:“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人体内的许多不同类型的细胞是如何从单个卵细胞发育而来的?这是生物学中最基本的问题之一。...
在特定逆境胁迫下,植物通过茉莉酸途径抑制主根生长而促进侧根发生(Sun et al., 2009, Plant Cell; Chen et al., 2011, Plant Cell)。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李传友研究组前期的研究发现,在这些生理过程的背后,茉莉酸途径的核心转录因子MYC2直接调控干细胞转录因子PLT1/2的表达,进而激活干细胞组织中心(静止中心)的细胞分裂活性 (Che...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