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生物数学 生物物理学 生物化学 细胞生物学 生理学 发育生物学 遗传学 放射生物学 分子生物学 生物进化论 生态学 神经生物学 植物学 昆虫学 动物学 微生物学 水生生物学 病毒学 人类学 生物工程 生物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生物学 生态功能相关记录31条 . 查询时间(0.29 秒)
近日,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许玫英团队与丹麦奥胡斯大学教授Lars Peter Nielsen团队合作,全面概述了电缆细菌的多样性及其全球分布特点,详细介绍了电缆细菌独特的生理生态特点、代谢方式及关键影响因素,并进一步分析了电缆细菌在缓解生态环境问题方面的最新理论发现及其应用潜力。相关综述论文发表于《微生物学进展》。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综合保护团队的动植物受威胁生态关系专题组在开展野外工作时,发现贯叶马兜铃(Aristolochia delavayi)这一金沙江干热河谷特有受威胁植物的特殊防御特征。研究团队观察到,受干扰的贯叶马兜铃叶片释放出一种类似于臭虫防御物质的气味,吸引了大量盗食寄生的叶蝇(Milichiella arcuata)。盗食寄生蝇是一类以偷窃其他慢食性节肢动物的猎物为生的...
为了达到《巴黎协定》的目标,2020年中国政府承诺在2060年之前实现碳中和。除了大规模的减排脱碳,还需通过自然生态系统增加碳汇,以实现二氧化碳净零排放的总目标。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Blue Carbon Ecosystems, BCEs),包括红树林、盐沼和海草床等,具有高效的二氧化碳吸存能力,因此保护和恢复这些生态系统成为重要的“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ature-based Solution,...
20223年5月17日,陈义华研究组与深圳湾实验室唐啸宇研究组合作在Microbiome发表文章,题为Human?associated bacteria adopt an unusual route for synthesizing 3?acetylated tetramates for environmental adaptation ,揭示了muc生物合成基因簇(BGC)通过形成内酰胺键产生吡...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系统生态学研究团队,通过野外控制试验,在典型采砂河流设置不同的粒径梯度和粒径异质性梯度,对其反硝化潜能、总微生物和反硝化微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反硝化功能基因丰度、水和沉积物理化特征进行测定,运用NMDS、多元回归和SEM等统计方法进行分析。
2021年10月18日,Journal of Advanced Research在线发表了农学院茶叶所与农药所合作的研究成果“Temporal metabolite responsiveness of microbiota in the tea plant phyllosphere promotes continuous suppression of fungal pathogens”,该成果揭示...
为揭示生态功能保护区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与气候因子相关性, 为今后该区域植被动态监测提供有用的信息, 该研究基于2000-2015年MODIS NDVI数据和逐月格点降水与气温数据, 采用生态功能保护区和像元两种空间尺度, 应用线性倾向分析、偏相关分析、复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了46个生态功能保护区NDVI变化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基于相关系数显著性水平对生态功能保护区NDVI动态进...
氧化亚氮(N2O)是引起全球变暖的重要的温室气体之一。同时,N2O还参与大气中许多光化学反应,破坏大气臭氧层。虽然相比于大气中CO2的含量,N2O的相对含量要低得多。但是其单位质量增温潜势却是CO2的298倍。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土壤是N2O重要的排放源。土壤中N2O主要来自于多种微生物参与和介导的活性氮的转化。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湿地生态学学科组科研人员对长江中下游19个浅水湖泊的沉水植被和环境因子进行了详细且深入的调查研究。研究表明,扁平叶型沉水植物(如苦草等)具有较大的光合性状(如更高的Fv/Fm)而针叶型(穗花狐尾藻等)则拥有更大的化学计量性状(如较高的植株N/P)。RDA分析表明,水深(即沉水植物的分布深度)是影响扁平叶型沉水植物功能性状的关键因子,而水质(如WTP和WChl a)是影响针叶型沉...
青海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形复杂,自然条件多样,有森林、灌木、草原、荒漠、草甸以及水生植物等多种植被类型,植物资源多样而且丰富。青海省寒区恢复生态学重点实验室在三江源国家公园、海南州可持续发展实验区、青海海北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等一些特殊生态功能区域的植物本底调查、名录编制、草地生态监测方法及植物识别、图谱和技术汇总方面取得进展。经过多年的野外调查、标本采集和技术凝练,2019-2020年期...
科院植物所孔宏智研究组发现毛茛科黑种草属(Nigella)植物是研究假蜜腺形成和演化的理想体系。近期,该团队以大马士革黑种草(N. damascena)为研究材料,系统研究了花瓣上假蜜腺的形态学本质、光学属性、发育过程、分子机制和生态功能。研究发现,假蜜腺是一类微小的半球形突起结构,表面覆盖有紧密排列的非分泌性表皮细胞,在紫外光和蜜蜂视觉下具有反光属性;假蜜腺突起结构的形成和光学属性的获得与细胞...
依靠化肥、农药支撑的现代农业,已导致了严重的水土污染、给人类健康带来了极大危害、恶化了生态环境。农林系统不仅能优化光、温、水、养分等资源,还具有固碳、改良土壤、阻控水土流失等生态服务功能。因此,采用农林系统模式来削弱传统农业带来的弊端,则被认为是土地可持续利用的较佳选择。然而在全球尺度上,仍缺乏对各类农林系统减缓水土、养分流失和农药污染等生态功能的系统性评估。受法国巴黎-萨克雷大学Claire C...
通过对蕨类植物生活史特性进行探讨可知, 克隆整合影响着蕨类植物的表型可塑性, 同时在异质环境中 特别是胁迫环境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克隆整合作用是植物适应环境的重要机制之一。 通过克隆整合, 可在克隆 蕨类植物生长系统内共享局部可利用资源、 缓解局部压力, 从而促进克隆蕨类的生长和生存, 在蕨类植物的生 态适应中发挥着重要的意义。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多样性与基因组学团队研究员李德铢和植物多样性演化和生态适应团队研究员王红所领导的小组,通过与美国亚利桑那大学进化与生态学系、美国德克萨斯植物研究所等机构合作,对环太平洋分布的单系类群杜鹃花科白珠树族(Gaultherieae)280余种果实颜色类型开展了演化机制研究。以Fritsch等(2011)划分的该族20个谱系单元为研究对象,通过分子钟估算、祖先分布区重建、性状演...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恢复生态研究组博士研究生赵志猛在研究员沈有信的指导下,选取云南省红河州蒙自市西北勒乡断陷盆地为研究样地,着眼于露石与土壤斑块尺度,通过模拟降雨和土壤染色示踪试验,结合土壤流失调查,研究露石不同方位的石面径流的渗透模式及其对水土流失的作用。取得如下研究结果:在石面径流的渗透过程中,石土交界面存在明显的优先流现象;石面径流的渗透模式在露石的上坡面、下坡面和侧坡面之间存在显著...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