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 >>> 民族学 >>> 民族问题理论 民族史学 蒙古学 藏学 文化人类学与民俗学 世界民族研究 中国少数民族经济 中国少数民族艺术 民族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民族学 中国化相关记录16条 . 查询时间(0.88 秒)
2023年12月2日,西双版纳州民族宗教事务局与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共同成立“西双版纳州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研究基地”。
2023年11月30日,西北民族大学邀请中央民族大学杨须爱教授做客“石榴花开大讲堂”,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为题作主题讲座。全校副处级以上干部、学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骨干培训班学员参加。讲座由校党委副书记石迎春主持。
4月19日,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宗教研究所邀请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邀访学者、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姚治华教授作题为“自空与他空”的讲座。“藏传佛教中国化研究”课题组成员以及中心其他部门相关研究人员参加活动,讲座由宗教研究所副所长拉先加主持。
中国70年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接续推进马克思列宁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民族问题实际相结合,成功解决民族问题,指引产生了两大理论贡献:毛泽东民族思想和中国特色民族理论体系。在两大理论成果的形成过程中,具有其独特的鲜明特点和理论品格。最后文章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必须要强学科和强理论的视阈,深入探讨了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新使命面临的机遇、挑战,并提出四点对策建议。
民族事务治理的现代化是中国制度建设中重要的一环。与西方政府处理民族事务的政策和结果对比,中国的民族事务治理是最进步、最成功的。中国的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必须继续坚持走中国化道路,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承中华民族优秀历史传统,适应当今中国国情。坚持走中国化道路,才可能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目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形势下,我国民族工作也面临着新的问题与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立足于中国实际,准确把握国内外局势,深刻回答了新时代我国民族工作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既与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一脉相承,又有其独特的创新,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也是指导我国...
本文围绕有关中国化的命题,梳理了学术界的有关争论,用跨体系社会及其运动吸纳并尝试进一步发展“多元一体”概念,重新界定中国社会的“一”与“多”。作者指出:作为一个跨体系社会,中国是一个将他者的痕迹内化为自身要素,同时又保持独特生机的生生不息的包容性、统合性的文明。但也因此,跨体系社会是与跨社会体系相互关联、相互界定的。
19世纪下半叶,德国古典社会学家滕尼斯基于“身前身后的欧洲市民社会”提出了一种“共同体”理论。20世纪30~40年代,以吴文藻、费孝通为代表的燕京大学社会学系师生在引入和消化滕尼斯“共同体”概念的同时,基于中国传统乡村文化变迁和经济社会转型,开启了一条滕尼斯“共同体”理论中国化的创新之路,这对于推进当今学界“共同体”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当下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构建的创新发展亦有重要影响。
由中华炎黄文化促进会领导干部学国学促进会、中国实学研究会、中国孔子基金会联合主办的“第二届领导干部国学论坛——优秀传统文化与创新发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讨会”于7月22日在国家行政学院举办。九届、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许嘉璐先生发来贺信。他指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其实质而言,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时代特点相结合;本次论坛提供了交流对话、相互促...
2005年中国共产党对我国长期使用的“民族”概念进行了重构,第一次拥有了自己在此领域的话语权。这一重构既是对国内外学术界相关研究成果的合理吸收,又是中国共产党立足于本土实际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之民族理论政策体系过程中的理论发展、创新,成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探索的一个缩影。
中国共产党在8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民族问题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进行理论探索、不断推动实践发展,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处理民族问题的成功道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即是对这一过程的理论表达,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则是这一过程产生的理论成果。
基诺族的识别经历了曲折过程,可以被看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范例,原因在于:其一,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依据,但在实践中又对它进行了根本性修正;其二,历史意义巨大而深远。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之间的桥梁。
中国共产党在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使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民族实际结合,创立了以民族区域自治为基本内容的民族理论与政策体系。 西藏是我国各民族地区中情况较为特殊的一个地区。中国共产党在近60年时间里,领导西藏获得了经济与社会事业的一个个胜利,不仅有力保证和推动了整个国家建设事业的发展,而且从理论上,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进程作出了独特贡献。
鲍宗豪在《北京日报》 (网络版)2006年11月6日撰文指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方面,现在理论界提出了三个命题和研究的取向: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二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三是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化和民族化。作者认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当代化”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阶段、一个突出标志,但是前两者以其“中国化”和“当代化”的时代特征、时代任务,区别于“中国化”的历史...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