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 >>> 应用经济学 >>> 农业经济学 >>> 农业经济史 >>>
搜索结果: 46-60 共查到农业经济史相关记录166条 . 查询时间(2.112 秒)
锐与游海华先生所著《劳动力的流动与农村社会经济变迁》,是一本研究赣闽粤交界地区(约20余县)从清代到20世纪末社会经济发展演变的实证性著作。该书的特点:一是研究对象的时间跨度大,说是20世纪,实际上溯到明清时期;二是史料详实,作者除了查阅引用了大量当地史志文献外,还亲自到该地区进行了数次调查,采集了一批调查材料;此外,由于作者温锐就生长于此地,并曾经在该地农村工作长达7年时间,后来的学术研究又长期...
相比较而言,江苏省农民银行是抗战前经营最好、成绩最为显著、对农村贡献最大的农业银行。尽管江苏省农民银行在对农村放款过程中,也存在合作社放款变成高利贷,农业仓库主要为地主和商人所利用等弊端,但是通过江苏省农民银行的放款,从城市向农村倒流了一部分现金,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金融枯竭。同时,合作社和农业仓库对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村社会改造也做出了些微贡献。建立现代农业金融体系,改变农村借贷格局,使农民摆脱高利...
文章以浙江义乌小商品市场发源地的后乐村为个案,考察了建国50年来村落商业经济变迁的历史过程,并根据其呈现的“地方性知识”,对一系列传统的现代化理论观点作出了反思。指出村落商业在农村现代性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村落场域拥有形成和发展商业的内源力,村落的现代化进程遵循着特殊的发展轨迹,测评村落现代化水平应有自身的特殊指标。
如何改造小农经济是各国社会转型期共同面对的实践难题。英国作为世界上最早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的先行国,自耕农的消亡是受到多种综合因素作用下的经济淘汰和转化过程,资本家囤购土地、国家干预、对外战争、大工业冲击、人口结构和农业结构变化等因素都产生过重要的影响。“圈地运动”的本质是把分散经营的零星地块合并起来,使公有土地分为彼此完全独立的资本密集型大地产,形成了以资本主义雇佣制农场为主要特征的“古典式英国道路...
作者通过劳产率和亩产量的增长,副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农民收入的增加和生活的改善,近代,尤其是20世纪以来,在抗日战争以前,华北的农业生产是有所发展,农民生活是有所改善的,只是由于日本帝国主义扩大侵略,才打断了这一历史进程。
本文从农耕结合的角度去关照近代中国农村家庭的生产样态以及村落共同体的变迁等问题,进而对旧中国农村社会的性格进行考察。华北的旱作农业特别是耕种作业需要并行使用复数的役畜和多人的共同协作,因此近代华北的农家不得不与他人相互结合起来,以解决农繁期畜力和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在近代华北农村存在着多种农家间的农耕结合,除了搭套之外,还有劳动力与劳动力、劳动力与畜力、畜力与畜力间的换工,有役畜和农具的无偿借用,以...
为保证农事活动的顺利进行,必须要准确把握农时。在此过程申,节气成为人们的基本准则。与此同时,为弥补节气的缺陷,人们又以物候作为节气的补充。在节气、物候形成、传播与发挥作用的过程中,农谚与老农又成为这些农时知识的载体。总之,节气、物候、农谚、老农相互关联,共同组成一个体系以指导着农事活动顺利地进行。
近20年来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模式研究综述黄荣华 马勇华 王友明(复旦大学历史系 200433)中国经济史研究2004年第2期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农村普遍实行了农地集体所有、家庭经营的农地制度,土地使用权的回归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农业生产力。然而,这种制度的弊端也日益显露,如土地产权主体模糊、土地分割细碎化经营等等,农村地权问题受到普遍的关注。在农地国有、集体所有、私有、复合所有等几种思路下,农经理...
金庸小说与农业历史     金庸小说       2008/1/15
历史悖谬问题在小说中是极常见的,《金瓶梅》和《堂吉诃德》等都有很多疏漏,其中有些是有违历史常识的。"金庸茶馆"网站上有一个小专栏名为"骨头大家挑",专找金庸小说中的漏洞,其中还从未涉及到农业历史的问题。不过我只是茶余一时兴起,并不准备上纲上线。金庸这些破绽,大概也如《白鹿原》中朱先生说的,"留下一点漏洞让后人指责也好喀。"  1、 玉米  《笑傲江湖》第2回:"...
“地广人稀”是先秦乃至秦汉时期我国广大江南地区的基本发展状况。在这一历史阶段,我国的主要核心农区,如关中农区、中原农区、齐鲁农区等,无一例外地分布于黄河中下游。在这些地区,地方行政机构多且密度大,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地方行政体系。这一状况是与这些地区农区的面状分布相联系的:即由于其开发早,农业发展水平较高,各个地方农业生产活动之间的联系较为密切,基本上形成了互相连接、相互影响、具有相当规模的农业生产区...
江村五十年          2008/1/15
已是50年的事了。1936年的暑季,我从广西大瑶山调查回到家乡,在江苏省吴江县境内的一个村子里作了一次短期的社会调查。调查后我写了一本书,书名《江村经济》。江村是我替这个村子取的学名。1957年我又到江村调查了一次。自1981年以来的这几年里,我多次去江村访问,同时指导我的学生蹲在村里做观察与研究。我亲自看到这个村子在这半个世纪里的巨大变化。江村的变化总的说来反映了全国农村所走过的道路,而且在一定...
载《经济—社会史评论·第二辑》 对村子的地理隋况和社会背景进行了综合调查之后,现在我们可以开始研究人们的经济生活了。我想先描述消费体系并且试行估计这村居民的一般生活水平。分析这一生活水平,我们可以了解普通生活的必要条件。满足生活的这些必要条件是激励人们进行生产和工业改革的根本动力。(1) 从消费的角度看,村里的居民之间没有根本性的差别,但从生产上看,职业分化是存在的。目前的研究主要限于构成居民...
一1957年4月,费教授在重访江村以后,在反右斗争中遭到批判,就没有可能再下来了。但是江村仍在发展着,它仍然脱离不了当时的历史大背景。在《重访江村》的文章里,费教授写道:“一上岸就遇到老婆婆们诉说粮食紧张,没有钱买米。心里想不是老乡不说实话,那就是合作化出了毛病。”尽管江村的农村副业总收入至少已经赶过战前比较高的水平,尽管江村农民的收入在全国都是名列前茅,粮食收入都是比较高的,但农民仍然说粮食不够...
当代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其突破口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制度曾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但是相对于发展来说,目前我国农村制度的创新还是落后了。加入WTO后,我国农业将面临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激烈竞争,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挑战。这一形势迫使我们必须加快农村制度的创新。 中国农村制度创新的路在何方?众多的经济学家关注的重点是“与国际接轨问题”,他们广征博引,介绍发达国家的农村政策和制...
甲午战争前,传统农学向实验农学的转化受到统治者和“士”的观念约束。具体地,对统治者来说,经世致用科技目的观的政治功利性特征、“华夏中心主义”对西方科技的排斥作用、“中体西用”观对物质层面的西方科技的偏重;对“士”来说,重文轻理观念、实用主义的科技目的观,这些都约束了中国实验农学的产生。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