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生态学 >>> 数学生态学 化学生态学 生理生态学 生态毒理学 区域生态学 种群生态学 群落生态学 生态系统生态学 生态工程学 生态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生态学 生态相关记录762条 . 查询时间(0.704 秒)
由于荒漠生态系统恶劣的环境条件,植被恢复往往具有挑战性。采用种植本土物种来加速生态系统功能恢复是积极的植被恢复措施。为了确保这一过程的有效性,仔细挑选种植的物种至关重要。一般来说,人工种植林中,物种的多样性将导致更高生态系统功能的多样性,特别是当所选择的物种具有互补的生态位特征时将有助于最大程度地促进合作并减少资源竞争。然而,生长在极端干旱与养分贫瘠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典型荒漠植物间是否存在互补...
根系是林木重要的功能器官,也是维持森林生产力与土壤肥力的重要驱动力。一方面根系不断从土壤中获取养分和水分,满足林木生长发育;另一方面根系在固持森林土体以及防治土壤侵蚀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林木根系与土壤中的真菌侵染形成的互惠共生体系,对于森林土壤有机质提升以及造林过程中的幼苗生长等具有应用意义。基于长期野外原位监测、跨区域联网研究以及整合分析等手段,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在森林根系过程、菌根...
植物的密枝和刺结合在一起,可以形成强大的笼状防御结构。这常见于食草动物压力较高的生态系统。然而,笼状结构的进化过程尚不明确。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群落生态与保护研究组联合法国蒙彼利埃大学的科研人员,探讨了笼状结构在食草动物影响下的进化过程。研究通过系统发育比较发现,现今植物对大型哺乳动物的结构防御策略是逐步进化产生的。植物在中等食草动物压力的环境下产生了密枝,进而在强食草动物压力的环境下形成...
滨海湿地土壤中多元素存在复杂的耦合关系,其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受植被演变、海陆交互作用的多重影响。互花米草入侵是我国滨海湿地生态系统面临的重大威胁,不仅显著改变了滨海湿地碳循环过程,也对多元素耦合过程产生重要影响,但目前鲜有相关研究。
干旱深刻影响陆地生态系统和人类生产生活。生态干旱即干旱在生态系统层面的呈现。然而,生态干旱相关研究通常考虑水分供给(supply)不足的生态影响,忽略了不同植被类型间以及时空尺度上生态系统用水需求(demand)的差异。值得注意的是,气象干旱和生态系统的响应有时并不是一一对应的,甚至可能在时间和空间上“脱钩”,给生态干旱研究带来诸多困扰。
氨氧化古菌(AOA)、氨氧化细菌(AOB)和全程氨氧化细菌(Comammox)共同参与了土壤中的氨氧化过程,但三类氨氧化微生物在不同生态条件下群落结构组成变化及对土壤的硝化作用贡献程度存在生态位分异的现象。通常认为土壤pH和NH3浓度是驱动三类氨氧化微生物生态位分异的主导因素,但它们对东北黑土农田氨氧化微生物分异的驱动机制尚不清楚。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景观生态组博士研究生王杰,以西双版纳为研究案例,构建了区域的生态安全格局,确定了保护与恢复优先区域。研究结果表明:(1)西双版纳优先保护区的总面积为2467.71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2.88%。其中,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的优先保护面积为2283.04km2;生态廊道的优先保护面积为184.67km2。(2)优先恢复区的总面积为514.67km2,占总面积的2....
在全国生态状况变化(2000-2005-2010-2015-2020)调查评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质量基础(NQI)的共性技术研究与应用专项等项目长期支持下,欧阳志云团队发展了生态系统评估理论,构建了生态系统格局-质量-服务-问题-胁迫评估技术体系,基于上述成果编制了六项国家标准。在前期已经发布两项标准的基础上,2024年3月15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了另外四项...
2.52亿年前的二叠纪末大灭绝造成了约81%的海洋物种和89%的陆地物种灭绝,其主要原因被认为是西伯利亚大火成岩省的火山作用和泛大陆周缘普遍存在的俯冲带火山弧作用导致的环境变化,但不同区域陆地生态系统对这次生物灭绝事件的响应仍然有待深入。
在探讨生态环境保护和全球变化时,荒漠生态系统易被忽视。当前,多数生态系统植物与土壤养分累积已有较多研究,但少有研究从植物根系构型和土壤养分累积视角,综合探讨荒漠生态系统对土地利用和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因此,全面概述环境变化、物种可行性和荒漠生态系统群落组成间相互作用颇为重要。
2024年3月12日,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毕永红团队与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罗玮团队关于南极菲尔德斯半岛柯林斯冰盖湖泊和海湾细菌群落的合作研究成果以“Characteristics of bacterial communities in aquatic ecosystems near the Collins glacial (Fildes Peninsula, Antarctica)”为题发表在环境...
土壤微生物呼吸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温度是影响微生物呼吸的主要因素。以往研究发现,土壤微生物呼吸会随着温度升高呈现先增加而后降至原水平的变化趋势,其中微生物补偿性热适应和土壤底物限制是解释该现象的主要机制。但是,如何量化微生物热适应、底物可利用性以及二者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微生物呼吸的影响还存在研究空白,这制约了我们对全球升温后土壤碳排放估算的准确性。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傅伯杰院士和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Mark Stafford Smith教授主编的英文著作《变化环境下的旱地社会-生态系统》(Dryland Social-Ecological Systems in Changing Environments)由斯普林格出版社在线出版。
随着城市化进程和气候变暖加剧,区域臭氧污染及地表升温日趋凸显。城市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重要碳库,在净化空气和减缓城市热岛效应等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城市森林往往也面临夏季热浪高温和臭氧污染的双重影响或胁迫。目前,关于大气增温和臭氧尤其二者复合作用对城市森林(树木)固碳影响过程及机理认识不清。
细菌群落是一个错综复杂的生态系统,各成员传递信号、争夺资源并影响彼此的生长。环境中的抗生素使群落中的相互作用关系更加复杂,,出现了“合作者”(能够解毒并促进群体利益的细菌)与“作弊者”(利用他人利益的细菌)。作弊行为会抑制合作者的生长,损害群落多样性。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实现二者的共存是一个待解决的科学问题。曲久辉院士团队微生物过程与调控组以前期研究中发现的具有解毒能力的菌株为例(Lin et a...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