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 >>> 民族学 >>> 民族问题理论 民族史学 蒙古学 藏学 文化人类学与民俗学 世界民族研究 中国少数民族经济 中国少数民族艺术 民族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21-135 共查到民族学 遗产相关记录205条 . 查询时间(0.066 秒)
对数字媒介的掌握与娴熟运用是文化遗产数字传承者不同于民间传承人的一个本质性特征。数字媒介带来的不仅仅是技术的便利,它改变了一切——包括人们的思维方式、表述方式、文化遗产的传承方式,甚至文化遗产观本身。数字媒介带来的自由性、解构性、平等化、多元化和创造性,成为文化遗产当代传承中不可忽视的特征。
在今天轰轰烈烈的“遗产运动”中,各类传承和保护主体纷纷登场,除了传统的民间的传承人之外,中央和地方政府、学者、商人、新闻媒体等也都纷纷加入了这场博弈,与数字化技术同步进入这场运动的还有一类新型主体,那就是本文要论及的“数字传承人”。他们是民族文化遗产传播、生存和发展中的又一类新型主体。他们的数字传承活动,使文化遗产从唯一、不可共享和不可再生的变成了无限、可共享和可再生的。
关于文化遗产经营权问题的理论研讨,总体上滞后于实践的发展。本文从公共经济学、产权经济学、福利经济学等方面对文化遗产经营权进行了理论解释,从国外的国家公园以及我国的文化遗产资源利用模式、上市情况、制度建设、社区福利等视角进行了实证阐述。
为更好地促进民俗学学科的发展和推动基地研究工作的进行,由中国民俗学学会和中央民族大学民俗学学科举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民俗学学科建设座谈会”于2012年6月19日在中央民族大学文华楼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1336会议室召开。
当前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背景下,全国各地出现了民间文化遗产化建构的趋向,这一现象反映了地方社会利用已有资源谋求向外发展的途径和努力,也勾画了民俗传统变化发展轨迹的一个侧面。论文通过田野调查资料,呈现了桂北宝赠村侗族祭萨经过展演、阐释和整合,被建构为具有多种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揭示了被遗产化后的祭萨形态与现实生活中的民俗活动存在差距,讨论了文化遗产化背后的动机及其参与的力量。藉此,也指出了民...
截至2006年底,广西已有文物事业机构113个:其中各类博物馆、纪念馆49个,各级文物保护管理所、站56个,文物考古研究所1个,文物考古队2个,文物保护研究设计中心1个,文物商店4个,拥有业务用房13.7万平方米,文物库房1.3万平方米。全区登记在册的文物点有1万多处,公布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有2000余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2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76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37处,...
劳动号子是民间文学、民间音乐中一种特殊的门类,它伴随着劳动的节奏产生,具有音乐的美感,丰富的文化内涵,深受集体劳作者的欢迎。劳动号子常常依据不同的工种和传唱环境即兴创作,在集体劳动中起到协调动作,调节体能的作用。中国的劳动号子分布很广,形式多样,一般可分为搬运号子、工程号子、农事号子、船工号子数种。
羌年既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的首批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5•12汶川大地震”后,笔者先后参与考察了邛崃油榨乡直台村、理县桃坪羌寨、汶川县阿尔村白家夺寨三地“羌年”的节日活动。通过纵向与横向的比较,并运用辩证的方法去考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政府行为中存在的矛盾冲突。事实表明,政府是否参与具体的实践活动,在客观上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产生重大影响。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重要的国家财富,非遗保护的核心即传承人保护。我国非遗传承人的传承环境艰难且正面临断层的危机,当前非遗保护中的传承人制度存在着认定机制不合理、扶持力度不够、资格取消不当等问题。新颁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关于传承人制度的第29、30、31条也并未从根本上改变上述问题,未来应在以下方面加以完善:合理确定传承人认定的数量和标准、完善多渠道的认定程序、加大对传承人扶持的广度和力度以及废...
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成立于2002年。2004年被列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心现有专职研究人员15人,其中教授9人;兼职研究人员12人,其中教授11人。中心主任为康保成教授,主要学术带头人有黄天骥、叶春生、康保成、欧阳光、高小康教授。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由中国民俗学会理事长、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刘魁立教授担任。其他专家学者、学术委员分别来自于海内外的戏曲...
董晓萍,文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衣阿华大学(The University of Iowa)博士后,英国牛津大学高访、法国高等社会学学院(EHESS)客座教授。研究方向为理论民俗学、数字民俗学、中外民俗学比较等。已出版著作《华北民间文化》、《乡村戏曲表演与中国现代民众》、《说话的文化》、《田野民俗志》、《不灌而治》、《全球化与民俗保护》等26种,发表论文百余篇。获国务院颁发...
傣族属于百越族群,与壮族、水族、侗族、黎族等有着渊源关系。今天的傣族在云南省有广泛分布,但主要分布在西双版纳、德宏两个自治州,其余散居在红河和金沙江流域;西双版纳和德宏两个州的傣族信仰小乘佛教,红河和金沙江流域的傣族则不信仰佛教。散居在红河流域的傣族有很多支系,如傣雅、傣洒、傣卡、傣仲、傣角折、傣涨、傣勒等。如同别的少数民族一样,傣族也分自称和他称。自称是傣雅、傣洒、傣卡、傣勒等,他称即是旱傣、水...
本文主要针对西北人数较少民族文化遗产在西部大开发中所面临的保护与发展问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作者认为,西北各少数民族在西部地区这一广阔的时间和空间里,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人文资源,这些宝贵的资源不仅可以保护,而且可以开发和利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还可以有所发展,有所作为。
九项土家族项目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当前中国社会科学研究中,不少学者自觉不自觉地将费孝通笔下的“乡土中国”当成研究基点。在经验层面,“乡土中国”变成传统中国乡村社会最真实的写照,构成理解中国乡村社会性质与中国乡村社会变迁的起点。在理论层面,“乡土中国”中的一些概念成为理解中国乡村社会现象的最好的“工具”,现实经验成为“乡土中国”的注脚。在此意义上,“乡土中国”构成中国乡村社会研究的“他者”,限制了学者的视野。只有突破作为“他者”的“...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