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物理学 >>> 理论物理学 声学 热学 光学 电磁学 无线电物理 电子物理学 凝聚态物理学 等离子体物理学 原子分子物理学 原子核物理学 高能物理学 计算物理学 应用物理学 物理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36-150 共查到知识要闻 物理学 教授相关记录860条 . 查询时间(3.285 秒)
2020年8月28日,陈嘉庚科学奖基金会在京揭晓了本年度陈嘉庚科学奖和陈嘉庚青年科学奖评审结果,5位科学家和6位青年科学家分享殊荣。其中,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院长、核物理与核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高原宁教授领导完成的科研成果“实验发现五夸克态”被授予数理科学奖;现代光学研究所、人工微结构和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肖云峰教授完成的科研成果“微腔光信息器件新原理与应用研究”被授予信息技术青年...
南京大学物理学院王牧教授和彭茹雯教授研究组在光与人工微结构相互作用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创新性地利用人工超构表面实现了多种偏振态任意组合的同步调控,给出了多路径多种偏振态同步调控的一般性原理,可望推动量子编码和量子信息的集成化进程。该研究成果 "Simultaneous Generation of Arbitrary Assembly of Polarization States with Geom...
大腔体压机因其在高压下精确的温度控制、均一的温度分布、较大的样品合成腔体(毫米到厘米级别),在地球科学、行星科学、材料、物理、化学等基础科学以及工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特别的是,利用大腔体压机合成的金刚石已在工业上被广泛应用,在国家需求、国民经济、国防建设等领域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根据压力产生定律,受限于大腔体压机的较大腔体面积,尤其是在高温下,其压力产生的极限往往低于25-27万大气压(1万...
南京大学物理学院沈勇教授带领中国团队主导制定的声学国际标准《IEC 63034 Microspeakers(微型扬声器)》于2020年6月正式发布。该项目召集人为南京大学声学研究所沈勇教授,项目组专家来自中国、美国、德国、日本、英国、韩国等多个国家。2016年4月,项目以100%通过率在IEC/TC100立项成功。作为项目组组长,沈勇教授带领中国团队起草了标准草案,召开多次会议并与国内外专家进行了...
近期,甘志星副教授在带隙梯度分布半导体异质结的能量漏斗效应方面研究取得重要进展,发展了一种光谱测试方法,可以用于区分能量漏斗效应过程中的载流子转移和能量共振转移机制。研究结果以"Efficient Energy Funnelling by Engineering the Bandgap of a Perovskite: Förster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 ...
暗物质是粒子物理与宇宙学的一个热点前沿方向。天文学和宇宙学观测表明,非重子的暗物质在宇宙的全部物质中占据主导地位。然而,粒子物理的标准模型却无法为暗物质提供候选粒子,这预设着可能超出标准模型新物理。当前主流的一类暗物质理论是在标准模型之外引入一个弱相互作用大质量粒子(WIMP),它的产生机制是所谓的热脱耦,即在宇宙早期,暗物质粒子两两湮灭并和标准模型粒子发生散射从而处于热平衡态,但随着宇宙的膨胀和...
中南大学物理与电子学院何军教授团队近日在国际顶级期刊ACS Nano 发表了题为“Niobium-Carbide MXenes with Broadband Nonlinear Optic Response and Ultrafast Carrier Dynamics”的研究论文。我校硕士研究生王一多和在站博士后王迎威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何军教授和肖思副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中南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
实现马约拉纳零模和应用其于拓扑量子计算是近年来凝聚态物理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马约拉纳零模可自然地在本征拓扑超导体中实现,如一维p波超导体的两端或者二维手征p波超导体的涡旋之中,然而遗憾的是自然界中缺乏这样的本征拓扑超导体材料。2008年Liang Fu和Charles L. Kane在理论上突破性地指出二维p-波超导可利用拓扑绝缘体的表面态和传统的s波超导等效地实现,从而当利用磁场产生涡旋之后...
2020年7月15日,上海交通大学张卫平教授应邀来所进行学术交流,作了题为“追光之旅:从量子光学,原子光学到量子精密测量”的报告。三十余位科研人员和研究生参加了本次报告会。会议由高功率激光物理联合实验室主任朱健强研究员主持。张卫平教授作为上光所高功率激光物理联合实验室优秀毕业生代表,首先深情回顾了在实验室的学习科研经历,追光逐梦之旅在此扬帆远航。随后,报告了量子光学、原子光学从最初的探索光及其与物...
2020年7月13日,哈尔滨工业大学物理学院王健副教授在最新一期国际光学权威期刊《Optica》上以“Airy-beam Tomographic Microscopy(艾里光束层析成像显微镜)”为题发表最新研究成果,提出一种基于艾里光场的新型无扫描、高分辨、三维显微成像技术ATM,并成功应用于生物细胞成像。《Optica》是美国光学学会(OSA)的旗舰期刊,王健副教授是论文第一作者和共同通讯作者。
近日,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李晓教授在电流导致的自旋极化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结果以“Out-of-plane carrier spin in transition-metal dichalcogenides under electric current”为题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李晓教授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他与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陈铧教授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牛...
物理学院、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王雷教授课题组与来自德国马普物质结构和动力学研究所,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物理系的研究小组合作,在双层转角过渡金属硫化物(WSe2)中发现电子关联态。研究成果以"Correlated electronic phases in twisted bilayer transition metal dichalcogenides"为题于2020年6月22日在线发表在《Nat...
近日,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量子材料科学中心博士研究生刘艺苑、贾爽副教授与合作者发现狄拉克半金属VAl3中的拓扑电子可以不受较大的化学成分变化的影响。研究发现,当VAl3中大量的V原子被Ti取代时,其晶格常数发生了很大变化,然而电学性质保持不变,说明其中的狄拉克电子具有高度的鲁棒性。直到超过35%的V原子被取代后,这种狄拉克半金属才转变为拓扑平庸的金属。结合电学测量、晶体结构分析、能带结构计算和分子轨道...
近日,清华大学医学院刘静教授课题组联合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在液态金属基础研究中取得进展,实验中首次观察到了液态金属流体宏观体系中的波粒二象性,为借助金属流体行为认识量子世界乃至更多物理体系开启了一条全新的途径(图1)。相关成果以“复合导航波场中液态金属液滴的量子化在轨追逐行为(Quantized orbital-chasing liquid metal heterodimers direct...
近日,我校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严鹏教授课题组在自旋电子学领域取得重要研究进展。他们首次提出利用携带轨道角动量(orbital angular momentum, OAM)的自旋波(或磁振子)来驱动拓扑磁缺陷,如斯格明子的运动,发现了涡旋态自旋波轨道角动量转移的新原理。该研究发表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物理评论快报》)上,题为“Twiste...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