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生物数学 生物物理学 生物化学 细胞生物学 生理学 发育生物学 遗传学 放射生物学 分子生物学 生物进化论 生态学 神经生物学 植物学 昆虫学 动物学 微生物学 水生生物学 病毒学 人类学 生物工程 生物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91-105 共查到生物学 植物相关记录12136条 . 查询时间(0.315 秒)
水稻是我国60%以上人口的主粮。籽粒大小决定稻米的产量和外观品质。GRAIN WEIGHT 6a(GW6a)是一个新类型的组蛋白乙酰化酶(染色质修饰因子),正调控籽粒大小和水稻产量;然而,目前对GW6a所在基因家族其他成员,是否以及如何调控这些性状的分子机制和基因网络不清楚。
真核生物类群线粒体拥有独立的遗传物质,线粒体基因组结构在真核生物中表现出极高的多样化,其中动物的线粒体基因组是保守的双链环状DNA分子,基因组大小为15~18kb,基因含量包括13个蛋白编码基因(protein coding genes,PCGs)、2个核糖体rRNA编码基因(ribosomal RNA, rRNAs)和22个转运tRNA编码基因(transfer&#...
2023年3月3日是第10个“世界野生动植物日”,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联合中国自然资源报社、科普中国和科学辟谣带大家了解一些野生动植物的冷知识,领略这些奇妙生灵的魅力!
小麦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影响小麦产量的三个关键因素为单位面积穗数、每穗粒数和千粒重,对这三个关键因素进行遗传解析,挖掘优异遗传位点并应用于分子遗传育种,对于提高小麦产量至关重要。
华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荔枝病害研究团队研究发现一个新的植物免疫正调控蛋白PlPeL1-interacting protein 1(LcPIP1),其及同源蛋白与SERK3/BAK1直接互作,正向调控植物免疫。该研究为植物抗病育种提供了新的靶点和遗传资源。相关成果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
2024年1月2日,《自然—通讯》在线发表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农业大学教授沈其荣团队LorMe实验室与西南大学教授张勇合作的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通过建立等位基因标记技术,动态示踪微生物种群变化,突破了根际入侵过程中无法精细刻画致病菌种群演替的关键技术瓶颈,解析了根际免疫制约土传致病菌入侵的过程与微生态机制,为土传致病菌的生态阻控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近日,《科学通报》在线发表了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教授夏瑞团队最新研究成果,他们研究开发出一款多功能植物小RNA分析工具——sRNAminer,可便于研究人员进行一站式小RNA分析及可视化。
抑制剂是稳定性肥料的核心材料,是新型肥料创制的“芯片”。目前,国内外肥料市场上商用的脲酶抑制剂和硝化抑制剂产品更新迭代慢,仍存在降解快、价格高、环境风险等问题。因此,国内外相关学者在新型抑制剂合成、筛选方面一直孜孜探索,国际肥料企业巨头德国BASF和俄罗斯Euro Chem公司分别推出LIMUS和DMPSA,但是究其内核,仍为早期的脲酶抑制剂NBPT和硝化抑制剂DMPP的衍生物,虽有突破但其创新性...
2023年12月21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江苏省加强基础研究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行动方案》提出,要建设一流科技期刊,南京农业大学主办的《植物表型组学》(Plant Phenomics)期刊被列为跻身世界一流期刊阵营的支持期刊。
未来气候变暖下陆地生态系统碳库变化及其对气候的反馈是目前人类十分关心的问题。热带和亚热带森林储存了陆地三分之二的植被碳和三分之一的土壤碳,在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对气候变暖的响应显著地影响未来气候变化的方向和强度。然而,热带和亚热带森林碳动态对未来气候变暖的响应方向和强度仍然未知,是地球系统模型预测不确定性的主要来源。
近日,广东省科学院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研究员贺斌团队在沉水植物及藻菌群落对纳塑料胁迫的响应机制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先后发表于Water Research和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重要类群植物化学及功能研究专题组长期致力于针对两大药用类群植物—五味子科(Schisandraceae)和香茶菜属植物(Isodon)化学成分的结构与功能研究,并于2012年开始了对香茶菜属植物内生真菌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从中发现了系列结构新颖的活性分子,建立了一套基于次生代谢产物特性的多级菌株筛选体系(J. Nat. Prod., 2016, 79, ...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专利:基于叶绿素荧光动力学的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检测方法
活化石是指起源古老,呈孑遗分布,并保留祖先形态特征的现存生物。这类生物通常有较低的分类多样性和孤立的系统位置,且通常濒临灭绝或者亟需保护。然而,目前对活化石,特别是植物活化石的分子进化和生态特性仍知之甚少。
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正常发育过程受到核基因组和叶绿体基因组在多个层次的协同调控。核质互作的分子机理是叶绿体生物发生的核心科学问题之一。光合膜蛋白复合体的反应中心亚基通常由叶绿体基因编码,而外周蛋白和天线蛋白由核基因组编码。这些核基因组编码的叶绿体蛋白,在细胞质中合成,而后通过叶绿体被膜上的TOC-TIC蛋白转运装置运输至叶绿体,同叶绿体基因组编码的亚基组装形成超级复合体。目前,叶绿体...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